扶貧手記:澆樹要澆根 扶貧先扶“心”

發佈時間: 2017-01-03 10:11:04 | 來源: 人民日報 | 作者: 談永剛 | 責任編輯: 王虔

關鍵詞: 峪村,種植,村民,香梨,兩委

2015年8月,我從市行政審批服務中心來到郊區舊街鄉虎峪村擔任第一書記。駐村後的兩個月裏,我走家串戶,深入田間地頭,初步掌握了虎峪村的歷史與現狀,逐漸發現,造成村貧人窮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是“心”貧,即思想貧困,沒志氣,沒信心。扶貧要扶“心”,抓住了村貧人窮的主要矛盾,工作就有了主攻方向。

築強堡壘聚民心

脫貧致富,幹部因素至關重要。“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的是黨支部”,這話一點都不假。我擔任第一書記後,把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培養致富帶頭人隊伍作為幫扶的重要任務來抓,與村“兩委”班子團結一致,共謀發展。

虎峪村海拔1204米,重巒疊嶂,山高溝深,土地貧瘠,屬於典型的純農業村。交通不便制約村子發展,於是我和村班子組織村民對進村的2.2公里公路進行整體路肩加寬,修建錯車處,消除安全隱患。為促進虎峪村級事務的公開,我與村“兩委”按照“四議兩公開”步驟,採取成立五人小組,召開黨員村民代表會、張貼公告、全程錄影等方式,將村裏的梨園和新造的土地向村民進行承包。對建垃圾池、造地、硬化戶戶通道路中發生的矛盾糾紛,我與村“兩委”三番五次、耐心細緻地做群眾的思想疏導工作,妥善化解了矛盾糾紛,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幹部群眾看到村裏有了新變化,冷卻的心逐漸暖了起來。

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典型的示範效應能樹立榜樣,激勵人心。虎峪村6年前種植了70多畝玉露香梨,但由於諸多原因,銷路不好,村民種植積極性受挫。推動林果産業發展脫貧,這是虎峪村精準脫貧的關鍵所在,我萌生了請市民認養梨樹的念頭。端午小長假期間,我們選擇了5戶種梨大戶,舉辦了一場梨樹認養活動,70余棵各類梨樹被市民認養,認養費用達到12000多元。果子還未成熟,錢就進了村民口袋,大家都熱情高漲。我們順勢而為,國慶期間,虎峪村舉辦了梨果採摘活動,有很多市民和遊客前來採摘各種梨果,尤其是玉露香梨供不應求,銷售一空。

同時,我與村“兩委”組織群眾集中學習中央扶貧精神和扶貧政策。通過講解學習,群眾明白了自己是脫貧的主體,必須拋棄“等靠要”的思想,只有實幹加巧幹,才能儘快脫貧致富。2016年收秋後,村民開荒的開荒,造地的造地,整地的整地,不讓每一寸土地閒置荒廢。大家的心,攏起來了。

技術扶貧安民心

虎峪村祖輩就種植梨樹,積累了許多種植的經驗和技術,但對發展山西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培育出來的新品種——玉露香梨産業,村民心裏沒底。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技術上著手,給村民吃“定心丸”。

2016年,我與村“兩委”成員先後6次去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參觀學習,並組織村裏十幾戶種梨戶赴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國家梨産業技術體系太谷綜合試驗站學習種植新技術,在看了玉露香梨種植示範園,聽了專家講解管理技術後,村民們眼界大開,受益匪淺。同時,我們與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簽訂了技術指導協議,邀請專家來虎峪開展實地技術指導,並組織村裏年輕人參加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舉辦的玉露香梨栽培管理培訓班,提升種植和管理能力。通過努力,群眾種香梨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信心倍增。

眾人一心,黃土成金。如今,全村男女老少都在為虎峪村的發展用心盡力。我深深體會到,扶貧工作要用活生生的事例,幫助群眾樹立“用辛勤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志氣,形成“只有努力才能改變,只要努力就能改變”的發展共識,真正實現“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根本轉變。

(山西陽泉市郊區舊街鄉虎峪村第一書記 談永剛)

(本報記者 江琳採訪整理)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