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線上報道(記者易成晨) 一排排乾淨整齊的藏式風格兩層小樓房,三三兩兩在路邊曬太陽閒聊的藏族群眾。12月20日,“冬行西藏”媒體團走進拉薩市林周縣卡孜鄉的精準扶貧易地搬遷安置點,這樣的景象令人感到眼前一亮。“易地搬遷是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有力措施,是脫貧攻堅‘五個一批’中難度最大、政策最強、標準最高的一批。”路邊的公告牌上如是寫到。而事實則證明,這件“難事”林周縣辦得很漂亮。
據林周縣住建局副局長索朗次仁介紹,“十三五”期間脫貧攻堅全縣有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共有1882戶,其中,今明兩年將有1200戶通過易地搬遷的方式脫貧。在今年已經搬遷的514戶中,位於林周縣境內的300戶又分為各100戶的3個安置點,卡孜鄉安置點就是其中之一。
卡孜鄉易地搬遷安置點,乾淨整齊的小樓房上家家戶戶挂著國旗。易成晨攝
走進38棟1號院子,73歲的藏族老奶奶羅吉似乎因為新生活帶來的喜悅而總是喜笑顏開。在她家,屋裏屋外煥然一新,各种家具電器一應俱全。説起搬遷前後的變化,她告訴記者,過去一家四口擠在24平米的土坯房裏,生活起居都非常不便,如今搬進這150平米的新房子,“真是太開心了!開心得晚上睡不著覺!”
羅吉家150平米的房子(左)和50平米的生産區(右)。易成晨攝
羅吉一家共四口人:她和她的兒子、兒媳以及孫子。按照標準,三口之家分120平米戶型,四到五口人的分150平米戶型,六口人及以上的分180平米戶型。值得一提的是,傢具電器等也都由政府統一提供,林周縣副縣長米瑪告訴記者,政府在這上面投入了700多萬元,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常説的要讓村民‘住上新房子、用上新傢具、蓋上新被子’”。週到的服務讓搬遷戶們體驗了一把實實在在的“拎包入住”。
73歲的羅吉和她3歲半的孫子。扶貧政策讓老人小孩都生活無憂。易成晨攝
除了平均150平米的生活區之外,每一戶還有50平米的生産區,生産區可用來圈養牲畜等,人畜分離的設計使得衛生水準進一步提升。由於位於地震多發帶,安置點的房子還可抗8級烈度的地震。
但僅僅解決住的問題是遠遠不夠的,如何讓搬進來的村民能“可持續發展”,林周縣提出了“每個安置點要有兩方面支撐”的總體規劃,兩方面支撐即增加收入和民生改善。
以往全靠幾畝地的村民,在易地搬遷之後,通過參加合作社項目可以獲得三重收入:土地流轉收入、轄區內的務工收入以及項目分紅。不同安置點的合作社項目也各有不同,例如卡孜鄉安置點有一個兩萬畝面積的飼草種植合作社,村民可在此從事飼草種植員等工作。據介紹,一個三口之家一年可由此獲得兩萬元的收入。
另外,在建的拉(薩)林(芝)高等級公路作為一個重大契機,政府還計劃依託於此在安置點南部打造一個集鎮,這將為該地區的長期發展提供動力。
除了這些較大的項目,政府還提供包括護林員、草監員、保潔員等在內的8種工作崗位,村民可以身兼多職。作為一項兼職工作,一個崗位一年工資3000元。例如羅吉的兒子扎西次仁就身兼護林員和草監員兩職,一年便可增收6000元。
“以遷脫貧”和“以業脫貧”相結合,村民們的收入已經顯著提升。
民生方面,“5公里範圍內解決上學就醫問題,”索朗次仁指著卡孜鄉安置點的一處空地告訴記者,明年這裡就將建好一所幼兒園,像羅吉的孫子就能直接在家門口上學了,而學生將來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全部費用也都由政府負擔。老人社保上,羅吉這樣的老年人一年可拿到2000元左右的養老金。
易地搬遷的好處也使得搬遷工作中貧困戶們的態度發生巨大變化,“過去大家都不願意搬,我們還要到府做思想工作,帶領一些貧困戶來參觀。如今大家看到了搬遷之後的美好生活後搶著想搬過來,”副縣長米瑪説。
羅吉家的巨大改變並非個案,在其他安置點其他貧困戶家裏也都隨處可見他們開心的笑容。談及感受,村民們不約而同地表達了對政府這一切付出的感謝。在江熱夏鄉易地搬遷安置點,貧困戶次吉説到:“真的很謝謝你們!”而所有貧困戶新家裏懸挂的五代領導人像和房頂飄揚的國旗無疑印證了這一點。
下一步,林周縣的易地搬遷工作仍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住建局副局長索朗次仁説,2017年還有686戶計劃搬遷,林周縣境內的386戶前期工作已經做完,另外搬往拉薩的部分主體施工也已經完成。縣裏的總目標是:兩年脫貧,三年鞏固。對這一目標,他們表示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