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理念、能力、權利脫貧三維機制

發佈時間: 2016-12-21 13:36:33 | 來源: 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 | 作者: 董天美 | 責任編輯: 石璐

關鍵詞: 理念,總書記,經濟工作,十三五,小康社會,脫貧攻堅規劃,2020年,全面小康

近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分析了當前國內國際經濟形勢,總結了2016年經濟工作,闡明經濟工作指導思想,部署了2017年經濟工作。

會議指出,“2016年,人民生活持續改善,貧困人口預計減少1000萬以上。2017年,要更有力、更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集中力量攻克薄弱環節,把功夫用到幫助貧困群眾解決實際問題上,推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脫貧目標如何最終達成、薄弱環節如何彌補、如何讓政策落地生根將成為2017年進一步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從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出發,明確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的脫貧攻堅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到2020年,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實現貧困地區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準,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準。”

仔細分析其中要義,應該包括三個層面,一是“人”的脫貧,即在現行標準下,7017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全部脫貧,國家確定的59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二是“區域”的脫貧,要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所有片區縣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所在的連片特困地區的發展水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水準相適應;三是“制度化”的脫貧,通過健全精準扶貧工作機制,採取特色産業脫貧、勞務輸出脫貧、易地搬遷脫貧等多種方式,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打贏脫貧攻堅戰。

回顧5年攻堅戰的開局之年,我國出臺了《“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全國5000多萬貧困人口全部建檔立卡,預計全年減少貧困人口將超過1000萬,相當於國際社會提出的全世界每年減少5000萬貧困人口減貧目標的1/5。不僅如此,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水準與全國平均水準的差距趨於縮小。為達成上述目標,全國各省根據自身情況紛紛開出藥方,規定脫貧“摘帽”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退出標準和程式等,採取“靶向給藥”的方式開啟脫貧攻堅的大工程。在為一年取得的工作成績感到欣喜的同時,我們依舊要認識到脫貧攻堅是一項持久戰,依然任重道遠,一些貧困地區仍然存在著公共服務水準相對較低、增收難度較大、減貧邊際效應不斷下降、貧困代際傳遞趨勢明顯等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隨著攻堅戰的日益深入,無論是脫貧的理念、制度、政策、手段等都要根據階段性需要不斷地深入推進創新,總的來説,精準決定脫貧工作成效、共用引領脫貧工作方向、創新驅動脫貧工作可持續。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脫貧致富終究要靠貧困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精準脫貧要實現的不僅僅是數字和指標上的脫貧,更要充分激發貧困地區群眾的內生動力,逐步實現人的理念脫貧、能力脫貧、權利脫貧。

從貧困的表像來看,物質資源的匱乏是大多數貧困者的實際生活狀況。但從更深層次的角度分析,貧困者的貧困實質是獲取資源的理念陳舊、獲取資源的能力缺乏以及獲取能力的權利無法得到保障。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尤努斯曾經指出,僅僅依靠政府獨立的政策,消除貧困是不可能的。最重要的是,要允許公民自己能有改變和消除貧困的動力,鼓勵和激發民眾自己的力量,才能徹底解決貧困者的能力貧困問題。

因此,精準脫貧的首要問題應該是針對貧困者能力的貧困所制定的理念和能力脫貧機制。習近平總書記曾説過,“扶貧先扶志,一定要把扶貧與扶志有機地結合起來,既要送溫暖,更要送志氣、送信心。”這也正是反映了對貧困者能力貧困的關注,使其自身具備脫貧所需的能力,同時賦予其在政治、經濟和社會中平等的社會權利。總體而言,精準脫貧的核心脫貧機制應該是理念和能力脫貧機制,但根本機制應為權利脫貧機制,二者之間呈現遞進互補的關係,理念和能力脫貧是基礎,權利脫貧是長期保障。

其次,我們還應該清醒的認識到脫貧既是一場攻堅戰又是一場持久戰,貧困是一個相對概念,是一種動態現象。中央明確提出,通過五年攻堅,到2020年實現“兩個確保”是基於現行標準的確保。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扶貧標準會不斷調整,每調一次就會有新的貧困人口出現。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必須深刻認識我國貧困問題的長期性、艱巨性、複雜性,做好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即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定程度上的貧困問題仍然會存在。對於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論斷應全面準確理解和把握,不能把扶貧開發當成一蹴而就的短期行為,應充分認識到扶貧開發是國家面臨的長期性社會現實,應從法律、政策及理論架構方面建立扶貧開發的立體化支撐體系。

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迎來了新形勢、新階段,在經濟形勢總體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的大背景下,精準脫貧承擔著穩定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大後方的作用,效率與公平缺一不可,既要堅持問題導向、底線思維,又要充分發揚釘釘子精神,打贏精準脫貧的攻堅戰。

(作者:董天美,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來源:中國網“觀點中國”)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