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脫貧攻堅任重而道遠

發佈時間: 2016-12-12 10:28:13 | 來源: 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 | 作者: 胡江雲 | 責任編輯: 石璐

關鍵詞: 十三五,國際,全球,全面小康,中華民族,百年夢想,低收入,發展,貧困率,聯合國,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摘帽

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訊 2016年是中國“十三五”開局之年,又近年底了,全國各地進行了脫貧攻堅工作總結。一方面,這些總結了脫貧攻堅的成績;另一方面,發現各地脫貧攻堅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提出脫貧攻堅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首先,中國脫貧攻堅應放在全球視野的角度來看。一方面,從國內來看,中國脫貧攻堅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任務,是中國“十三五”發展目標,是中華民族的第一個百年夢想。因此,中國脫貧攻堅不僅要提高人民生活水準,而且提高全社會、中華民族的發展水準。2015年11月底中國府召開了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併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吹響了中國脫貧攻堅戰的衝鋒號。2016年12月初,中國政府公佈了《“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進一步落實中國脫貧攻堅戰的路線圖。各省市自治區紛紛出臺脫貧各年度具體任務,例如,山西省的各年度脫貧任務是,2016年脫貧50萬人、2017年脫貧56萬人、2018年脫貧55萬人、2019年脫貧46萬人、2020年脫貧25萬人;廣西壯族自治區明確今年120萬人脫貧和1000個貧困村8個縣(市、區)摘帽;貴州省則將其分為兩步,到2017年末實現農村貧困人口脫貧300萬人以上,再到2020年末實現623萬現有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另一方面,從國際來看,中國脫貧攻堅不僅對全世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而且是發展中國家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有益探索,對廣大發展中經濟體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有益借鑒。按照現行貧困標準,中國根據國務院扶貧辦扶貧開發建檔立卡資訊系統識別認定,截至2015年底,我國還有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832個貧困縣和12.8萬個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630萬人。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報告,按照2011年平價購買力(PPP)計算每天消費不足1.9美元的為絕對貧困人口,全世界貧困率(貧困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從1981年的42.15%下降到1999年的28.04%,直到2013年的10.68%。其中,中國貧困率從1981年的88.32%下降到40.54%,直到2013年為1.85%。表1顯示,中國貧困比例大幅度下降,1981-1990、1990-1999、1999-2008、2008-2013年期間,中國貧困率下降幅度分別為21.74、26.04、25.89、12.8個百分點,都高於同期全世界、低收入、中等收入經濟體的下降水準。聯合國多次宣傳中國脫貧攻堅的成績與實踐經驗,這也為發展中國家脫貧提供了範例。

其次,中國脫貧攻堅的任務仍然艱巨。一是中國貧困率雖然在下降,但是貧困人口規模仍然高達5600多萬,比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人口要多。根據聯合國的統計數據,2015年世界上所有國家人口中排名第24位,比南非、緬甸、坦尚尼亞、南韓的人口多,佔世界第4位印度尼西亞的人口比例超過21%。因此,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的脫貧任務還是非常艱巨的。二是中國相當多的貧困人口脫貧後返貧的可能性相當大。目前,中國社會保障制度還有待進一步健全,教育、醫療、疾病等仍然是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後返貧的重要因素。新聞媒體常常報道,一個家庭由於疾病而陷入生活困境,淪落到貧困階層。因此,國家“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明確提出多種形式來脫貧,包括産業、科技、就業、搬遷、教育、社會等方式來脫貧,由“輸血”到“造血”,特別是精準扶貧到精準脫貧,幫助貧困地區進行能力建設。

最後,中國各級政府要及時總結和交流脫貧經驗,落實6個“精準脫貧”。一是扶貧對象要精準,確保符合標準的一戶不漏,為精準脫貧提供可靠依據。二是項目安排要精準,深入基層了解村情民意,因地制宜確定項目。三是資金使用要精準,加大資金整合力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強化資金監督管理。四是措施到戶要精準,堅持實事求是、從小處著手,抓住當前困難群眾最急需、最直接、最迫切解決的熱點、難點問題,逐步幫助困難群眾擺脫貧困。五是因村派人要精準,進一步發揮好駐村幹部的作用,確保駐村幹部沉下去、待得住、幹得好。六是脫貧成效要精準,和脫貧攻堅總要求、總任務進行對表,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對表,要精準到縣、到村、到戶、到人,成熟一個摘帽一個,脫貧一戶銷號一戶。

脫貧攻堅工作不是一個短期任務,而是一項關係到國計民生、人民生活福祉的長期事業。其中,教育、能力建設、交流合作是最重要的三項工作。對貧困地區人口來説,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主要是促進貧困人口努力向上的精神,提高自身就業能力和生存技能,更主要促進貧困人口的身心健康,有平等的學習、教育、就業、交易機會,在城市化中融入城市的新生活中,有尊嚴、愉快地工作和生活,增強對社會發展的信心。能力建設與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提高貧困地區人口的發展能力、就業能力,遠比脫貧攻堅各項工程的影響要長遠得多,僅僅通過各項工程,包括自來水、道路在內的基礎設施保障,只能夠解決短期的問題,需要中貧困地區在就業、在實踐人口邊幹邊學。脫貧攻堅工作自然離不開全社會的支援,特別是交流合作。在多邊合作框架內,發達經濟體願意支援廣大發展中經濟體脫貧,特別是最不發達經濟體,提高其人民生活水準。中國脫貧攻堅工作也需要與發達經濟體、發展中經濟體進行交流合作,充分發揮國際組織、社會團體與機構的作用;也需要貧困地區人口與外部世界進行交流合作,開闊其視野和精神世界,完善社會主義法治,用現實中的法律案件鼓勵、支援、引導他們積極向上的奮鬥精神。

(作者:胡江雲,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