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江蘇省蘇州市切實加強民生建設,全力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
以增加居民收入為民生基石,著力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保持居民收入較快增長,既是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內容,也是增強居民獲得感的重要源泉。我們把就業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建立健全城鄉一體的就業促進制度,創造就業條件,增加就業崗位。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增收,用市場手段搭建創業平臺,用改革辦法降低創業門檻,用法治措施營造公平環境,激發全社會的創業激情和創新活力。推進城鄉一體化綜合改革,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構建增收長效機制,促進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
以強化各類保障為民生底線,著力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社會保障是民生的安全網。我們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向,加快建立公平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一是通過制度並軌提高社會保障水準。在全國率先實現城鄉養老、醫療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三大並軌”,建立起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二是完善低保標準增長機制。統一提高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加大對特困群體的幫扶力度,惠及30多萬群眾。
以完善公共服務為民生重點,著力增強人民群眾的滿足感。堅持推動公共資源向基層延伸、向農村覆蓋、向困難群眾傾斜,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便捷化、優質化。一是優化教育服務。蘇州成為全國首批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市,首個高等教育國際化示範區也落戶蘇州。二是優化健康服務。紮實推動健康城市建設,優化配置醫療資源,城鄉社區衛生服務普及率和人口覆蓋率均達到100%。三是優化文化服務。加快建設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文化設施和基層文化服務中心,建成了國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
以改善生態環境為民生要義,著力增強人民群眾的舒適感。秉持“環境就是民生”的理念,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努力讓廣大人民群眾享有更多的綠色福祉。優化空間佈局,科學佈局生産、生活、生態空間,合理確定優化開發、限制開發、禁止開發功能分區。推動綠色發展,積極創建國家迴圈經濟示範城市、建設國家低碳試點城市,持續開展太湖、陽澄湖綜合治理和城鄉河道整治,大力實施“藍天工程”,環境空氣品質達標天數逐年增加。
(作者:周乃翔,中共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選自“堅持共用發展”理論研討會發言摘編(治國理政論壇);《人民日報》2016年12月8日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