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贛州:網際網路+縮小城鄉教育資源鴻溝

發佈時間: 2016-12-02 10:34:05 | 來源: 未來網 | 作者: 吳意茹 | 責任編輯: 楊霄霄

關鍵詞: 贛州,上海,網際網路+,教育資源,扶貧開發

“對於偏遠山區來説,師資力量嚴重不足的情況下,特別是優質師資力量不足的情況下,我們就要借用大城市的優質師資力量給我們的學生專門的備課、上課,讓我們的學生充分的感受大城市的優質教育資源。”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小布中小學校校長曾娟告訴未來網記者,自從她們啟用了網際網路結對授課模式,師生都獲益匪淺。

不用坐高鐵師生們即可和大城市優秀教師“面對面”

“我們以前師資力量很匱乏,通過網際網路+教育,通過線上互動教學模式,解決了我們師資缺乏的問題。對老師的成長幫扶至關重要。” 曾娟告訴未來網記者,從教多年,她以前從沒想過有一天可以網路授課。

而這麼多的先進電子設備,花費多少?是否在這所偏遠山區的學校可以承擔的範圍之內?這些問題圍繞在記者腦海中。

(原標題:從贛州到上海只需“幾秒” 網際網路+縮小城鄉教育資源鴻溝)

“其實我們一分錢都不用花,也省了聘請優秀老師的支出。”曾娟的介紹解答了這一問題。

原來,這些先進網際網路教學設備由江西省教育管理部門免費提供,師資力量的遠端培訓和優質課件則是由上海徐匯中學、南昌師大附中這些外地優質中學免費提供給小布中小學校。

除此之外,還有每週的教研互動,都通過網際網路,用短短幾秒鐘的時間,便將城市高中的優質教育資源傳遞給了山區裏的學校。

“我們每週每一門科目有一次教研活動,跟上海徐匯中學、南昌師大附中這樣的學校同時開教研活動。通過網路線上平臺進行互聯互通,他們怎麼鑽研教材,我們也怎麼鑽研教材,手把手教我們如何鑽研教材,如何確定教學重點難點,讓我們的老師跟外面的老師同步成長。”在曾娟看來,與學生直接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相比,老師的成長將會在縮小教育水準差距中起到更大作用。

“讓我們本校的老師借助外地的資源,成長自己,再因地制宜地教我們的學生,更好地實踐網路扶智。”對於未來發展,曾娟表示,如果能利用更先進的技術,讓外地優質高中的老師和小布中小學校的老師“面對面”、“一對一”交流,讓城鄉教師同步成長,將會進一步促進山區教育水準的提高。

曾娟笑著告訴未來網記者,她自己現在每天至少花2至3個小時在網上。“我是語文老師,除了上課之外,我還會關注外地優秀中學的老師們在幹嘛,課怎麼上,課件怎麼製作,我每天都會關注。”

大多數師生都和曾娟一樣,教學設備的變化之外,更多的是觀念的轉變。大家都開始學著接觸網際網路,在網際網路知識的海洋裏徜徉。

2244所小學接入網際網路 贛州樣本正在形成

由於地處山區,與外界溝通交流還存在一定的天然屏障,在江西贛州,像小布中小學校這樣的學校還有很多。

而網際網路則為他們打通了城鄉教育資源均衡的最後一公里。

2014年1月,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出臺了《關於共建贛州市教育改革發展試驗區的意見》(教發〔2014〕1號),明確提出要“積極探索政府引導、市場驅動、多方參與、共建共用的教育資訊化推進格局”。

2014年8月,贛州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贛州市教育改革發展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2014-2020年)》,其中明確了教育資訊化工程建設的目標任務和具體要求。

自此,贛州市啟動建設了“贛州市教育雲示範工程”,出臺和實施了《贛州市教育雲項目建設方案》,並將該工程作為網路扶智工程的重點推進項目之一,注重向貧困縣市區傾斜。

三年來,贛州市已有2244所中小學校接入了寬頻網路,有18427間教室安裝了多媒體設備,有108所學校建了錄播教室,在國家教育資源平臺上註冊的學校空間3577個、班級空間5167個、個人空間261719個,其中教師用戶71825個、學生用戶66732個、家長用戶123162個;“校校通”、“班班通”覆蓋率分別達66%和60%。

扶貧先治愚。小布中小學校學校完成從書本到電腦的蛻變,而網路扶智的贛州樣本也在逐漸形成。

     1   2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