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貧困戶不能成作秀道具(民生觀))
把群眾當道具,把扶貧當演出,這麼幹的不僅僅是網紅主播,需要警惕這種行為本身
以助貧為噱頭,用慈善做面具,一些網路主播為圖漲粉吸金,竟然盯上了山區的貧困老人:又是洗腳又是喂飯,比親兒子也不差;可直播一停立馬變臉,硬生生要回了發出去的“善款”,只留下些許物品“略表心意”。目前,涉事主播已被永久封號,相關直播平臺也展開排查,封禁有此類問題的賬號。
這起性質惡劣的網路偽公益,對慈善、對直播造成的傷害,已經有不少言論談及;其實,筆者認為,這事最惡劣之處在於對困難群眾的工具化甚至道具化操作。把一種嚴肅行為變成一場拙劣表演。
在這齣戲裏,群眾如牽線木偶一般,向東向西,只是被動聽指揮,配合演出。給錢就拿著,要走就要走,“幫扶”完全外在於他。想深一層,這次,“網紅主播”這一身份吸引了大多數批評的注意,其實,這麼幹的僅僅只有網紅嗎?恐怕不是。如果我們的幹部也有類似的行為,由於不需要直播,表演的表現形式也不一樣,暴露的可能性也大為降低,但危害可能更大。不能光盯著網紅,還應該對這種行為本身保持足夠的警惕。
很多貧困戶,要麼沒勞動能力,要麼沒基本技能,要麼沒任何本錢。這些還都好辦,可以給、可以教;更要命的是,有一些人還沒有改變的心。用農村話講,蝨子多了不咬,賬多了不愁,他適應了窮狀態。吃飽了手一插,墻根曬曬太陽就是一天,學技術、搞養殖、進工廠,起早貪黑的,我費那個勁幹嗎!幹部確實也勸了説了,不奏效。得了得了,不幹就不幹吧,脫貧目標反正也得完成,直接給錢,養你個脫貧!如果確實沒有勞動能力,政府兜底應當應分;可是,如果有能力不願動,內生動力調動不起來,扶貧工作表面看也搞了很多項目,但這些項目都是花架子,實質都是直接給錢,這樣的扶貧,其實,也是一種表演。數字上過關,演給上級看。
網紅的表演很拙劣。給了善款還要回來,這一眼就能識破;不能激發造血功能的扶貧,輸血不停挺光鮮,一停就返貧,這種表演更“高明”,識別起來就難。負有責任的幹部,不能圖輕省,幹面子活、抄近道,還是要踏踏實實攻堅克難啊。
(《人民日報》2016年11月25日第2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