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康複國際主席張海迪寄語全球殘疾青少年:知識就是力量

發佈時間: 2016-11-22 17:05:12 | 來源: 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 | 作者: 崔佳明 | 責任編輯: 石璐

關鍵詞: 張海迪,知識就是力量,青少年,知識和技能,主席,中國殘聯,IT,網際網路,就業,創業,法律,保障

圖為張海迪寄語全球殘疾青少年,知識就是力量。(中新社 崔佳明攝)
 
    11月22日,新任康複國際主席張海迪在揚州出席2016全球殘疾青少年IT挑戰賽,她在開幕式上寄語全球殘疾青少年:知識就是力量。
 
    22日在揚州舉行的2016全球殘疾青少年IT挑戰賽,是由中國殘聯、康複國際和南韓康復協會主辦、揚州市人民政府承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基金會協辦。張海迪是以大賽主辦方中國殘聯主席和康複國際主席的雙重身份出席大賽。在今年10月,張海迪在英國愛丁堡正式就任新一屆康複國際主席。
 
    張海迪現場將她的勵志經歷告訴前來參賽的16個國家104位選手,她説,“我從少女時代就知道‘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在病床上、在輪椅上,通過很多年的自學,我更加堅信,一個人無論身體健康,或是殘疾,只要愛生活、愛學習、愛科學,知識都會為他插上翅膀,去遼闊的天空飛翔。”
 
    張海迪在大賽開幕式還向與會的嘉賓分享了中國殘疾人工作的經驗。她説,1990年,在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援下,中國殘聯積極推動立法機構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後來,又相繼推動制定了《殘疾人教育條例》和《殘疾人就業條例》等法規,為殘疾人充分就業、融合社會,提供了法律保障。
 
    同時,她告訴與會嘉賓,在康複國際代表大會通過的《康複國際2017-2021年戰略規劃》中,增加了教育、技能發展和促進就業的內容。康複國際還將編制教育與就業指南,指導殘疾人從學校到就業的過渡。
 
    談及當下殘疾人如何面對網際網路時,張海迪説,網際網路是殘疾人融合社會的途徑和手段之一。今天,網路資訊技術正在不斷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也幫助很多殘疾人克服身體和環境的障礙,創造了生活的便利,為他們實現就業夢想開闢了廣闊的新天地。在中國,已經有很多殘疾人利用網際網路實現了就業和創業。
 
    “我相信,隨著網路資訊技術的迅速發展,一定會為殘疾人走向美好生活創造更多的可能性。”張海迪説。
 
    “一個人身體殘疾了並不可怕,重要的是永遠也不要放棄努力。只要堅持學習,用知識充實自己,就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張海迪表示,殘疾人組織要支援和鼓勵殘疾人,特別是殘疾青少年學習知識和技能,有了本領才能為就業打下好基礎,才能更好地服務社會。
2016全球殘疾青少年IT挑戰賽在江蘇揚州拉開帷幕。(圖:中國殘聯)
 
    背景連結:
 
    全球殘疾青少年資訊技術挑戰活動每年在亞太地區舉辦,迄今已成功舉辦了五屆。我國曾于2013年10月受主辦方邀請,中國殘聯帶領江蘇省殘疾青年選手參加了于泰國曼谷舉行的第三屆全球挑戰賽。
 
    為進一步推動我國殘疾青少年IT領域的教育和就業情況,分享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經驗,積極開展與國際殘疾人組織交流與合作,中國殘聯、康複國際和南韓康復協會主辦、江蘇省揚州市人民政府承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基金會協辦的第六屆全球殘疾青少年IT挑戰賽定於2016年11月21日至25日在揚州舉行,16個國家的聽力、視力、肢體和智力殘疾的105名青少年選手參加包括電子工具、電子設計、電子生活地圖及電子編程創新等四個競賽項目的角逐,同期舉行IT論壇及相關文化活動。28名選手組成的中國代表團是本次比賽最大的代表團,將參加所有項目的競技。同時,英國蕭伯納基金會、朝鮮殘疾人保護聯盟代表將作為觀察員觀摩比賽。張海迪主席以大賽主辦方中國殘聯和康複國際主席的雙重身份出席本次大賽,中國殘聯副理事長賈勇率團出席相關活動。
 
    據大賽組織方、揚州市人民政府有關負責人介紹,2016全球殘疾青少年IT挑戰賽的參賽選手和工作人員在比賽期間,可憑有效證件免費乘坐市內公交車、免費遊覽市區主要景區景點,“零距離”“無障礙”地感受適宜居住的美麗揚州。
 
    (本網綜合中國殘聯相關資料、中新社崔佳明南京相關報道)


1   2   3   4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