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沉下來 肯吃苦 能幹事 ——記甘肅省文聯駐村幫扶幹部王海妮)
王海妮是甘肅省文聯一名普通幹部,2015年7月的“雙聯”(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中,她被選派為高廟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黨支部第一書記。
高廟村是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八里鋪鎮一個普通的村子,也是省文聯聯繫村之一,山大溝深,交通不便。
“同事説我是省文聯‘嫁到’高廟村的姑娘。”雖然沒有基層工作經驗,但王海妮下決心要幫助高廟村脫貧致富。工作剛開始,她就通過走訪群眾、老黨員、致富帶頭人,同黨員群眾代表座談等方式,了解民意,聽取民聲,謀劃脫貧目標和措施。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王海妮就掌握了高廟村現有貧困戶的具體情況,建立了詳細的工作臺賬,如今還能説一口流利的鄉里話。村黨支部書記胡建江在評價她時説:“這個下派幹部不簡單,沉得下來,吃苦肯幹,能幹成事。”高廟村村民也早已把她當成了“自己人”。
為了改變物質貧困的狀況,王海妮和駐村幫扶工作隊依託高廟村及周邊村社馬鈴薯種植的規模優勢,在網上做起了“定西愛心馬鈴薯”項目。設計包裝和宣傳冊,開網店、微店,聯繫收購商,成立“定西愛心馬鈴薯”行業協會,一步一步,王海妮終於使“定西愛心馬鈴薯”現身網際網路和微信平臺。通過“愛心馬鈴薯”項目,她為高廟村籌措了30萬元的發展基金。
在省文聯的支援幫助下,王海妮先後組織並參與了“書法家、企業家精準扶貧甘肅行”等公益活動,通過書畫義捐義賣、慈善募捐、公益捐助等形式,籌集到資金435.2萬元。
“最大的落後來自村民的思想觀念落後,文化意識匱乏。”為此王海妮發動組織書法家、攝影家,為貧困農家書寫贈送書畫、拍攝全家福;動員社會公益組織、愛心人士,舉辦了健行者圖書室捐贈儀式暨“視覺中國帶你看上海”攝影展,為184名山區孩子捐贈了“愛心書包”和體育器材;通過積極爭取,在臨洮縣實驗小學建立了全省第一個“甘肅省文聯文藝志願者服務基地”。“通過一年的工作,我深切感受到他們思想上的變化。”王海妮告訴記者。
2015年8月,甘肅省文聯發動社會愛心人士為高廟村捐贈了80盞路燈。安裝時,王海妮帶著技術人員跑前跑後,測數據、搞協調,直到一盞盞路燈亮起來,覆蓋了全村主要路段,她才睡了一個安生覺。
這一年,王海妮為幫扶戶新建了30座暖棚,引進了1000隻優質羊,調運優質馬鈴薯良種8噸;協調爭取資金35萬元建成了村文化廣場,硬化道路8.7公里,砂化道路7.8公里;全村自來水入戶233戶,為125戶群眾捐贈了戶戶通衛星鍋、花椒樹苗,訂閱了《甘肅農民報》。
“我只不過做了自己力所能及和分內的事情,能做一件是一件,能幫一人是一人。”王海妮的駐村“成績單”,不僅體現著幫扶成果,更體現著一個幫扶幹部實實在在的體驗、真真切切的感受。
(記者 宋喜群 本報通訊員 安文宣;《光明日報〉2016年11月22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