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億人因氣變陷極度貧困 生態農業來應對

發佈時間: 2016-11-09 17:16:17 | 來源: 綠色和平 | 作者: | 責任編輯: 石璐

關鍵詞: 農作物,Clarlos,Karori,MoMoeThu,ZinMarWin,聯合國報告,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生態農業,生物多樣性,土壤健康,極端天氣,自我修復,迴圈系統

(原題:1.22億人因氣候變化陷入極度貧困!靈丹妙藥看這裡)

如果“吃”是快樂的,那麼在城市裏,“吃”’就是最容易獲得的快樂。即便某天懶癌上身不想出門,動動手指打開某某外賣APP,過不久就可以對著饕餮大餐而食指大動了。為了讓吃更快樂,我們也時常被兩個孿生般的哲學問題煩惱著,那就是“中午吃什麼”和“晚上吃什麼”。

然而,就在我們每天在為“吃什麼”而選擇焦慮時,地球上卻有九分之一的人口守著貧瘠的土地而無糧可食,“什麼能吃?”是他們關心的問題。對於這些在貧困和饑餓中掙扎的人們來説,吃是一個生死攸關的問題,和快樂並無關聯。

如今,氣候變化讓原本貧困和饑餓的人們雪上加霜。氣候變化導致了頻繁的洪水、乾旱和颶風等災害,讓世界上許多本就脆弱的生態區環境更加不堪一擊,使得當地人的農業生産與生命安全遭受巨大威脅。

衣索比亞正在遭遇5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這裡的農民已經失去了100萬頭牛和90%的作物。Tadesse已在這場大旱中失去了15隻羊和2頭牛。僅剩下寥寥無幾的家畜大多都像圖片中的牛這般瘦骨嶙峋。DiwaAquino-Gacosta/WorldVision

 
    氣候變化對全球糧食安全的災難性影響已經逼迫人道主義的底線。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FAO)最新報告中指出, 到2030年,全球可能有多達1.22億人口因為氣候變化及其對小農收入的影響而陷入極度貧困。氣候變化帶來的負面影響會隨著其演變而變得更加嚴重,導致農作物産量大幅度下降以及糧食價格的強烈波動。
 

    哥倫比亞波哥大附近的城區受到厄爾尼諾天氣影響而嚴重乾旱。當地農民Clarlos正站在由於極度缺水而枯萎毀壞的萵苣田間一籌莫展。JohnVizcaino/Reuters/Reuters

在印度,持續的乾旱使得大量農作物死在地裏,切斷了這位年過60的農民Karori所有維持家庭生計的來源。“我唯有向上帝祈禱能快點下雨,幫助我早日擺脫困境。”TiatemjenJamir/WorldVision
 

    2016年1月,美國國際開發署宣佈額外向衣索比亞提供9000萬美金的緊急救助款,以解決厄爾尼諾現象引發的農業與食品安全危機。村民們正聚集在拉裏貝拉邊境的泥塘裏,以家庭為單位領取救援糧。theguardian
 
    厄爾尼諾現象給緬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高溫和乾旱。在達拉,幾乎所有的湖泊和池塘全部陷入乾涸,飲用水全部來自當地救援組織的捐贈。照片中11歲的MoMoeThu和7歲的ZinMarWin正在向自家的稻田裏運送清水。LaurenDeCicca/GettyImages
 
    受氣候變化影響導致的數月乾旱使得莫三比克的農作物寸草不生。一位小販正在售賣“田鼠串”。在許多遭受著極端貧困的國家裏,老鼠和昆蟲成了餐單中倍受歡迎的推薦菜。RalphHodgson/Tearfund
 
    圖片中稀薄的湯水是一位寮國少年Kalei用捕獲的小青蛙製作而成的,這是她家餐桌上的“家常菜”。由於父親體弱,母親為了家中生計而進城打工,年少的Kalei不得不擔負起照顧家庭的重擔。RalphHodgson/Tearfund
 

不得不説,實在難以想像圖片裏的“食物”擺在面前該如何下咽。我們不禁要問,難道現代農業面對氣候變化當真無計可施嗎?

答案是NO。聯合國報告指出,只有廣泛地利用可持續發展的土地、水資源、漁場和林業發展措施,全球的貧窮問題才會根除。而農業作物生産多樣化、“可持續集約化”的農業發展戰略能夠使農業與自然環境更好結合,幫助小規模農業能夠更好應對氣候變化的大趨勢。

綠色和平研究顯示,與傳統單一種植和依賴農藥化肥的農業模式相比,多種種植的生態農業能夠增強農作物對極端天氣的抵禦能力,特別是在乾旱少雨的地區。生物多樣性和健康土壤是農作物抵抗極端天氣的核心,而生態農業 可以提高土壤保持水分的能力,減少水土流失,增強農作物對極端天氣的抵禦能力。在保證産量的同時,生態農業可以形成一個良好的自我修復和迴圈系統,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