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地區女性易受氣變影響 我國採取賦權性措施

發佈時間: 2016-11-08 16:50:21 | 來源: 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 | 作者: 辛聞 | 責任編輯: 石璐

關鍵詞: 國家發改委,英國,瑞士,寧夏,內蒙古,氣候變化影響,女性群體,報告,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0),貧困地區,女性,全國婦聯,婦女權益保障

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11月8日訊 11月8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經濟學模擬聯合實驗室發佈組織編寫、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16)》在京發佈。

《報告》指出,我國的氣象災害影響分佈與貧困縣分佈有著高度一致的情況,95%的絕對貧困人口生活在生態環境極度脆弱的農村地區。由於許多農村地區的青壯年男性大多外出務工,留守的主要是老人、婦女和兒童,女性成為務農和照顧家人的主要勞動力。受傳統社會結構和文化的影響,在我國經濟落後的貧困地區性別不平等現象還很突出。

據統計,農村留守婦女人口達到了5000萬,佔農村勞動力人口的65%~70%,成為農村地區的主要勞動力。這也意味著,在災害來臨時她們也是主要的承受者和決策應對者。所以女性,尤其是生活在貧困地區的女性是最易受氣候變化影響的群體之一。

目前,我國無論是政府的統計、調研資料,還是學術研究的論文、專著,對女性與氣候變化的統計和研究還十分薄弱,亟待加強。

由國家發改委組織,中國、英國、瑞士共同合作開展的“中國適應氣候變化(ACCC)項目”在寧夏、內蒙古等地區也開展了一些相關研究。例如,該項目對寧夏地區的調研發現:

少數民族婦女兒童是寧夏貧困地區的典型弱勢群體,由於教育文化水準低、生育率高、健康水準相對低下,導致適應能力較差。許多青壯年回族婦女不識字,很難外出就業,對於政府實施的生態移民項目而言,這些受教育程度低、勞動技能缺乏的貧困人口很難適應新的生活,容易在移民後返貧。

氣候變化增加了婦女群體的勞動時間和家庭負擔。氣候變化加劇了寧夏中南部地區的乾旱化趨勢,減少農作物收成、增加病蟲害,降低作物品質和營養成分,在極端年份(如旱災、凍害或洪澇災害等)的歉收絕收,使得不少家庭入不敷出,家庭主要勞動力外出打工補貼家用,於是家庭的主要工作大都落在婦女們的身上。

我國政府和學界已經開始關注氣候變化對女性群體的影響,並採取了一些有效政策和措施。2011年我國政府制定了《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0)》,除了明確婦女在經濟、環境、法律等領域的發展權利之外,明確提到婦女在“參與決策與管理”領域將被賦予更多的發展機會。2015年,習近平主席在全球婦女峰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強調了要考慮性別差異和婦女的特殊需求,確保婦女平等分享發展成果。這些都體現了國家對婦女的關注和重視。

針對農村貧困地區的婦女在災害防禦過程中的獨特性,我國還採取了一些賦權性政策和措施。主要做法是:

第一,增強婦女獲取並應用天氣和氣候服務資訊的能力,來提高應對災害的效果。如針對農村地區女性受教育程度和對減災資訊關注程度低的情況,組織針對女性的災害防禦知識培訓,相關培訓教材和案例也設計得簡明易懂,符合婦女從事農業生産和照顧家庭的雙重決策需求。

第二,針對女性獲取天氣氣候資訊手段的特點,擴大氣象資訊對女性群體的覆蓋率,在農村地區架設了更多的電子顯示屏和高音喇叭;在電視機較為普及的地區,氣象資訊的播報時間也考慮了女性群體的收視習慣。

第三,重視女性參與天氣氣候資訊的製作與傳播,如建立的農村資訊員隊伍中,女資訊員的數量在不斷增加,她們在了解婦女防災減災需求,及時向女性及弱勢群體傳遞資訊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第四,重視氣象預報和減災服務領域女性技術專家和管理骨幹的隊伍建設,並取得了矚目的成績。目前,我國氣象部門女性工作者的佔比在世界氣象組織(WMO)成員中處於較高水準,國家級單位中女性佔比已達40%以上。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