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著手就住進了新家——探訪秦巴山深處的柳陂福利院

發佈時間: 2016-11-07 13:23:03 | 來源: 新華社 | 作者: 李偉 | 責任編輯: 楊霄霄

關鍵詞: 秦巴山,易地扶貧搬遷

新華社武漢11月5日電(新華社記者李偉)翻過一段略顯崎嶇的山路,來到一塊背山臨水的平地,白墻褐頂紅窗兼具庸派風格,又不失現代氣息的一個大院落,是湖北十堰鄖陽區柳陂鎮的中心福利院。今年9月這裡剛剛建成入住,如今174名貧困孤寡農村老人在此安享晚年。

記者到訪的當天,來自韓家洲村的80歲老人雷習金正好搬進來。他告訴記者,自己什麼都沒拿就來了,“可以説,空著手就來了,幹部們告訴我,這裡什麼都不缺。”

雷習金拉著記者參觀起自己的新家:兩人一間的房屋,近30平方米,自帶衛生間、24小時熱水供應,儲物櫃等設施俱全。床舖上被褥乾淨整潔,摸上去被子厚實。院長胡士華説,全院的床單被罩每週由看護人員統一給換洗一次。

這個農村養老院還有個“高科技”的地方,每個床舖墻上還挂著一個緊急呼叫按鈕。只要一按,院門口的24小時監控值班室就能收到呼叫鈴聲,並清晰地顯示來自哪個房間。

“我們這裡居住的都是60歲以上的農村孤寡病殘老人,一旦有突發疾病,通過這個緊急呼救,能夠及時得到救治。”胡士華告訴記者,以前鎮上一些村裏曾發生過獨居老人離世多天才被發現的悲劇。

在福利院裏,記者看到食堂、醫療室、娛樂室、健身設施樣樣俱全,太陽能光伏扶貧項目讓這裡不再為用電發愁。閒暇的老人可以聚在一起看電視,曬著太陽欣賞庭院裏的噴泉,怡然自得。

而在養老院後山區域,院裏養豬、種菜,供應著平日裏的伙食。一些身體健康、有勞動能力的老人還可以參與日常管理,養老院會給予一定工資獎勵。60歲的明道友和哥哥明道華幫著福利院餵養80頭豬,因為盡責盡職,每年可以從院裏領取6000元工資。“平時想喝點酒,錢都夠啦!”明道友説。

柳陂鎮鎮長何統林告訴記者,這個福利院總投資約2600萬元,佔地面積30畝,總建築面積7000平方米,可容納近400名老人在此養老。而作為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的扶貧大鎮,拿錢去建一個高標準的農村福利院,不僅需要決心勇氣,更需要整合資源的能力。

原來,柳陂鎮在前期精準識別貧困戶時發現,全鎮共有358名住房分散、低保障的老年貧困戶。針對這一群體,當地整合扶貧、民政、救助、社會捐助等相關資金,把福利院建設列為全鎮精準扶貧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建設的頭號工程,確保全鎮348戶358位貧困老人住進新家。

“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到了最後的衝刺階段,我們在脫貧上狠下功夫,不但要為有勞動能力的搬遷戶找準致富産業,更要把民生底線兜住、兜牢,確保所有困難群體在同步小康的道路上‘不掉隊’。”鄖陽區區長胡先平説。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