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專家:創新産業扶貧模式增強脫貧內生動力

發佈時間: 2016-11-04 12:01:59 | 來源: 農民日報 | 作者: 郭永田 | 責任編輯: 石璐

關鍵詞: 扶貧模式,扶貧規劃,內生動力,扶貧資金,扶貧貸款

農業部産業政策與法規司副司長、內蒙古興安盟盟委委員、副盟長 郭永田

編者按 10月16日,在第三個國際消除貧困日到來之際,國家減貧與發展系列論壇在北京會議中心舉辦,由農業部發展計劃司(農業部扶貧辦)和農民日報社共同承辦的2016年産業扶貧論壇作為其平行論壇之一,也同期舉行。論壇以“創新産業精準扶貧政策與模式”為主題,深入研討産業扶貧思路、重點和措施政策,交流各地産業扶貧好經驗、好做法、好模式,並針對當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群策群議、建言獻策,為推動産業扶貧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11月3日,本報摘要刊登與會領導專家幫扶企業的精彩發言。

內蒙古興安盟是大興安嶺南麓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轄6個旗縣市,其中5個為國家級貧困縣、1個為自治區級貧困縣,是內蒙古最為貧困的地區,是打贏大興安嶺南麓片區脫貧攻堅戰的主戰場。近年來,興安盟依靠産業發展帶動脫貧攻堅,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貧困人口由2010年的42.8萬人減少到2015年的10.5萬人,貧困發生率由41%下降到9.5%。

興安盟在産業扶貧實踐中,按照“資金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産業走”的産業扶貧思路,探索五種扶貧模式,強化四個關鍵環節,狠抓三項保障措施,取得顯著成效。

圍繞産業扶貧,興安盟探索了5種産業扶貧模式。一是“龍頭”帶動模式。把貧困戶組織起來,加入到由能人帶動家庭農場、合作社、龍頭企業等組織中來,提高脫貧致富的組織化程度。二是園區集聚模式。按照“分散式貧困、集中式安置、集約化經營、高效化生産”的思路,打造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的現代農業産業園區和庭院經濟集聚區,帶動農戶增收。三是功能表幫扶模式。針對具有一定勞動能力和較強發展意願、又不知道發展什麼産業的貧困人口,實行“政府出單、貧困戶點菜、政府買單”的功能表式幫扶模式。四是託管經營模式。政府利用産業扶貧資金幫助購置大牲畜或者機械設備等資産,牽線搭橋幫貧困戶把牲畜或者機械設備託管到合作社或者企業代養代管,給貧困農戶返利分紅。五是合作共贏模式。引導貧困農戶以土地、資金、技術、勞動等要素入股,抱團開展合作經營,提高增收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興安盟在推動産業扶貧過程中,注意強化四個關鍵環節。一是強化利益聯結機制。通過政府引導、合同約定、股份合作、政策支援等方式建立利益聯結機制,與貧困農戶形成利益共同體。二是推進産業鏈條延伸。興安盟立足本地實際,打造全産業鏈發展格局,構建特色支柱産業體系。三是擴大産業規模效應。根據本地資源和傳統優勢,引導農戶集中力量發展比較優勢突出的一兩個産業,打造品牌,獲得規模效益。四是提高扶貧組織化程度。興安盟積極推行“公司+合作社+貧困戶”“公司+基地+貧困戶”“合作社+貧困戶”等模式,有效提高了貧困農戶發展産業的組織化程度。興安盟各類新型農業經濟主體,經營了全盟1/3的耕地,帶動了全盟2/3以上的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興安盟推進産業扶貧,重點抓好制度、項目、資金三項保障措施。一是完善制度政策。制定特色産業扶貧發展規劃,做到規劃到村到戶;出臺多項産業扶貧政策,在資金投放、金融支援、稅收優惠等方面為産業發展保駕護航;建立了盟、旗、鄉、村四級書記和幫扶幹部包連線制,層層簽訂脫貧攻堅責任狀和承諾書。二是堅持項目推動。興安盟圍繞資源優勢和市場潛力選擇扶貧産業,圍繞扶貧産業制定規劃,圍繞扶貧規劃設計項目,圍繞建設項目制定實施政策,努力做到“戶戶有産業、村村有項目”。三是強化資金保障。2016年整合各類資金17.2億元,集中用於扶貧産業發展。“十三五”時期,爭取金融扶貧貸款80億元,為産業扶貧提供資金保障。

(《農民日報》2016年11月03日第7版)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