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政府8大實招幫5575萬農村“窮人”脫貧!怎樣脫貧?辦法全在這兒)
國務院新聞辦10月17日發表《中國的減貧行動與人權進步》白皮書。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的減貧行動不僅紮實推進本國人權事業取得了巨大進步,也為世界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創造了世界人權發展的新奇跡。目前,中國的扶貧工作進展到什麼程度了?農村“窮人”脫貧還有多久?一起來看看。
一、中國農村還有多少貧困人口?
改革開放30多年來,7億多貧困人口擺脫貧困。截至2015年年底,全國還有14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832個貧困縣、12.8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人口達5575萬人。
目前,中國減貧所面對的多數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減貧任務十分艱巨。未脫貧人口大多貧困程度更深、自身發展能力較弱,脫貧攻堅成本更高、難度更大。不少貧困戶穩定脫貧能力差,因災、因病、因學、因婚、因房返貧情況時有發生,新的貧困人口還會出現。
二、我國的脫貧計劃是什麼?
第一,通過産業扶持,幫助有勞動能力和生産技能的3000萬貧困人口脫貧。
第二,通過轉移就業,幫助1000萬貧困人口脫貧。
第三,通過易地搬遷,幫助“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區的約1000萬貧困人口脫貧。
第四,通過全部納入低保覆蓋範圍,實現社保政策兜底脫貧。
中國政府承諾,在2015年已經完成1442萬人脫貧的基礎上,從2016年起每年都要完成1000萬以上貧困人口的脫貧任務。
三、我國在扶貧上投入了多少錢?
2011—2015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專項扶貧資金1898.4億元,年均增長14.5%,並安排專項彩票公益金50.25億元,支援貧困革命老區推進扶貧開發。積極創新財政扶貧體制機制,加強財政扶貧資金管理。發揮財政投入的杠桿作用,通過市場化機制撬動金融資本支援易地扶貧搬遷工程。
與此同時,創新發展扶貧小額信貸,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5萬以下、3年以內、免擔保免抵押、基準利率放貸、財政扶貧資金貼息、縣建風險補償金”的扶貧小額信貸産品,支援貧困戶發展産業,增加收入,截至2015年年底,已向貧困戶發放1200億元。
中國政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充足的財政支援。今後5年,確保政府扶貧投入力度與脫貧攻堅任務相適應,保證脫貧攻堅的需要。中央財政繼續加大對貧困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規模實現較大幅度增長,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各類涉及民生的專項轉移支付資金和中央預算內投資進一步向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傾斜。
四、中國政府有哪些脫貧實招?
1. 特色産業脫貧得到扶持
國家相繼出臺一系列特色産業發展規劃、政策,為貧困地區提供發展機會。制定實施關於加強農業行業扶貧工作的指導意見和《全國林業扶貧攻堅規劃(2013-2020年)》,明確將大力發展特色農牧業作為農業行業扶貧重點工作。發佈《特色農産品區域佈局規劃(2013-2020年)》,將貧困地區96個特色品種納入規劃範圍,引導多方力量加大投入。
2. 易地搬遷脫貧穩步實施
2016年,中國政府啟動實施了新一輪易地扶貧搬遷方案,增加中央預算內投資規模,提高政府補助標準,引入開發性、政策性金融資金,大幅拓寬融資渠道,並加大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後續脫貧扶持力度,確保搬遷一戶、脫貧一戶。
3. 生態保護脫貧持續推進
加快貧困地區生態保護和修復步伐,改善當地生態環境,不斷拓展貧困人口生存空間,為當地優勢特色産業發展、貧困人口就業增收以及保障發展環境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改善貧困人口生存條件,加大貧困縣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力度,強化木本糧油、特色林果、木竹原料林、林下經濟、草食畜牧業、生態旅遊業等發展,切實改善貧困人口生活條件。
4. 教育脫貧力度不斷加大
“十二五”期間,中國把教育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內容,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著力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的辦學條件,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鄉村教師生活補助計劃,實施中等職業學校免學費、補助生活費政策及面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切實保障貧困人口受教育權利。
連續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由2011年的62.3%提高到2015年的75%,中西部地區在園幼兒數由2011年的2153萬增加到2015年的2789萬,增長了30%。
實施面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面向832個貧困縣4年累計錄取學生18.3萬人,貧困地區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連續三年(2013-2015年)增長10%以上。
5. 醫療保障脫貧全面落實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逐步完善,覆蓋97%以上的農村居民。2016年,新農合每人平均補助標準提高到420元,政策範圍內門診和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分別達到50%和75%左右。
實施農村婦女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等項目,加強疾病預防控制和健康促進,貧困地區群眾健康狀況逐步改善。
2016年,國家衛計委、國務院扶貧辦等15個部門聯合實施健康扶貧工程,為農村貧困人口與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提供健康保障。
6. 農村兜底脫貧逐步實行
國家制定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相銜接實施方案,各地緊緊圍繞貧困人口脫貧目標,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機制,努力實現農村低保制度政策性兜底保障,不斷提高貧困人口社會保障水準。
對於符合農村低保條件的建檔立卡家庭,按規定程式納入低保範圍,根據家庭每人平均收入與當地低保標準的差額發給低保金。
對於符合扶貧條件的農村低保家庭,按規定程式納入建檔立卡範圍,根據不同致貧原因予以精確幫扶。
對於脫貧後再返貧的家庭,分別納入臨時救助、醫療救助、農村低保等社會救助制度和建檔立卡幫扶政策範圍。
2015年,全國保障農村低保對象共4903.6萬人,農村低保標準從2011年的平均每人每月143元提高到265元;農村特困人口集中和分散供養年每人平均標準分別達到6026元和4490元,比2012年同期分別增長48.4%和49.3%。
7. 資産收益扶貧探索實行
對於難以通過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實現脫貧的貧困人口,近年來一些地方積極探索資産收益扶貧,在不改變資金用途的情況下,將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其他涉農資金投入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産業發展形成的資産,拿出部分量化折股配置給喪失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幫助其增加財産性收入。
各地資産收益扶貧主要依託當地優勢特色産業,並積極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生産經營主體作用,確保貧困人口既可以享受保底收益和紅利,還能通過流轉土地和參加務工獲得收益。
2016年,國家大力推進光伏扶貧,計劃在2020年之前,在16個省區471個縣約3.5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以整村推進的方式,保障200萬建檔立卡無勞動能力貧困戶(包括殘疾人)戶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8. 就業創業服務不斷加強
組織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春潮行動”,面向農村貧困勞動力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並落實培訓補貼政策。
落實《關於加強雨露計劃支援農村貧困家庭新成長勞動力接受職業教育的意見》,對農村貧困家庭子女接受職業教育的給予補助。
進一步健全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加強基層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平臺建設,組織開展“春風行動”等專項就業服務,加強輸出輸入地勞務對接,為農村貧困人口免費提供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就業資訊、政策法規諮詢等公共就業服務,推進農村富餘勞動力進城務工和穩定轉移,2011-2014年年均新增農民工793萬人。
五、貧困戶怎麼能住得更好?
中國政府啟動農村危房改造工程,改造資金以農民自籌為主,政府補助為輔,中央補助標準從戶均5000元提高到7500元,對貧困地區再增加1000元,幫助住房最危險、經濟最貧困農戶解決最基本住房安全。截至2015年底,全國累計安排1556.7億元支援1997.4萬戶貧困農戶改造危房。
將保障基本人居衛生條件作為貧困村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首要任務,在傳統村落保護、農村垃圾和污水治理等方面對貧困地區傾斜。自2012年起,貧困地區共有1194個村落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每村安排中央財政補助300萬元用於村落保護和人居環境改善。農村垃圾治理全面推進,建立農村生活垃圾逐省驗收制度,實現貧困地區和其他地區同步推進。
2015年年底,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提出了“十三五”(2016-2020年)脫貧攻堅的總體目標:到2020年,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實現貧困地區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準,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準;確保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中國承諾到2020年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要條件,也是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重要一步,體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歷史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