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蕪市地處山東省中部,轄萊城、鋼城兩個區和三個省級開發區,總面積2246.33平方公里,人口135.16萬(文:萊蕪市人民政府網;圖:網路資料圖)
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10月24日訊 2016年10月17日是全國第3個扶貧日。全國各地都在積極落實黨和國家方針政策,並結合當地實際,把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因為這是利國利民、極大有利地方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之策,是保障老百姓增強獲得感、幸福感的長久之計。2016年以來,山東省萊蕪市融會貫通扶貧政策,結合當地實際,將精準扶貧落到實處,以百姓滿意為度量衡。
有一種精準叫“規範”
“一個貧困戶養了幾隻雞,一隻雞生了幾個蛋,一個蛋能賣多少錢,這些蛋是賣了還是吃了?同樣,這戶人家有幾件衣服,孩子給了多少錢,送了多少糧,花了多少錢,該如何算……”2016年年初,圍繞貧困人口的識別問題,萊蕪市扶貧辦展開了一次“真理越辯越明”的大討論。
其實,就此中央已做出要求。可操作中,“一條線,兩不愁、三保障”的標準卻頻頻遭遇掣肘:由於貧困戶致貧原因不同,收入開銷難以精準測算,如果一把鋼尺量到底,很難做到精準科學。
基於此,萊蕪市扶貧辦在國家政策的範圍內制定了適合本地的規範和標準,把扶貧工作作為一項系統工程,提出全面推進必須統籌5組關係和“六進六齣”標準,為貧困人口的識別和退出予以界定,並制定了《精準扶貧工作管理規範》,這套規範共有12個大項,300多個小項,不僅貼合萊蕪扶貧的實際,而且操作性極強。僅在貧困戶退出這一單項中就有住房、養老、就醫等10項33條標準來綜合考量,達到一定的分值之後,才算實現了貧困戶脫貧退出。
精準扶貧首先要做到精準識別。自今年2月份萊蕪市精準識別“回頭看”專題部署會召開以後,為使扶貧路上不漏一戶不少一人,市扶貧辦依照貧困戶“六進六齣”參照標準和貧困村“四進”參照標準,通過開展精準識別“回頭看”工作,全面摸清了我市貧困戶、貧困村的底數,萊蕪市共清退不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9424人。並且,市扶貧辦對每個貧困村、貧困戶建檔立卡,實行精準化管理。
精準識別是為了精準施策。在萊蕪市新一輪扶貧開發中,市扶貧辦適應扶貧對象、扶貧階段、扶貧任務的新變化,規範了貧困戶如何識別、項目如何管理、資金怎麼用,從精準識別到脫貧管理的每一個環節都有精細化標準。
實踐中,萊蕪市還對貧困村和貧困人口逐項分類、分別施策。一方面按收入水準將997個涉貧行政村分為省定、市定和相對貧困村三類。其中65個省定村是工作重點;25個貧困率為10%左右的市定村,由市區兩級財政幫扶,每村不低於40萬元;剩下的相對貧困村,則通過挖潛內生動力,推動産業提升。
同時,62769名貧困對象也被分為重點、一般和穩定“三類群體”。其中,未達到省定貧困線標準的26119名為重點人群;收入略高於省定貧困線但易返貧的31400名為一般人群,也要及時關注,以防返貧。還有剛脫貧的5250名穩定人群,需加以跟蹤,以鞏固脫貧成效。
此外,健全扶貧工作機制,提高服務水準,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建立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投入保障機制。真正解決過去部分扶貧對象資訊掌握不全、一些扶貧資金“撒胡椒面”等現象,從過去的“大水漫灌”到如今的“精準滴灌”,我市蹚出了一條精準扶貧的新路子,確保了精準扶貧“真扶貧、扶真貧”,也推動扶貧開發由“輸血式”“粗放式”向“造血式”“精準式”轉變。
“在開展精準扶貧的工作過程中,規範運作使得我們的扶貧工作更加精準。每個扶貧項目要實現到村到戶,每個扶貧模式要因戶制宜、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使幫扶措施與群眾所需所盼更加緊密,有效提高了扶貧開發的精準性,確保了我市‘精準扶貧’工作真正化為春風,溫暖萬家。”山東省萊蕪市扶貧辦主任狄傑友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