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消滅貧困決戰:西藏自治區脫貧攻堅進行時

發佈時間: 2016-10-24 11:21:01 | 來源: 西藏日報 | 作者: 孫開遠 | 責任編輯: 石璐

關鍵詞: 貧困縣區,貧困人口,穩藏,西藏自治區,持續增收,西藏自治區,吳英傑,小康,西藏工作座談會

   (原題:一場消滅貧困的決戰——我區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貧困,是世界性難題。

作為全國經濟社會發展滯後地區,西藏自治區的貧困問題,原因複雜,由來已久。從50多年前的民主改革和自治區成立時起,西藏自治區歷屆黨委、政府都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西藏、消除貧困作為執政為民最重要的工作來抓。

改革開放40多年來,黨中央先後召開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專題研究西藏的發展穩定問題,大幅度、大規模消除貧困人口,創造了短短幾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間奇跡。

實現小康,最大的短板在農牧區,最大的“攔路虎”仍是貧困。在西藏自治區大部分農牧民群眾依靠黨的各項富民政策致富的同時,按2010年不變價,仍有59萬貧困人口年收入低於2300元,亟待脫貧,這個人數佔全區農牧區人口的25.2%。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和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吹響了向貧困宣戰的衝鋒號,一場消滅貧困的大決戰,開始了。區黨委、政府團結帶領全區各族人民,在120萬平方公里的廣闊土地上,正在向著西藏自治區貧困問題的最後堡壘,向著扶貧開發工作中的硬骨頭髮起衝鋒。

立下軍令狀,狹路相逢勇者勝

“狹路相逢勇者勝”,面對貧困的硬骨頭和最後堡壘,必須以必勝的信念,集中最大力量,運用最科學策略,採用最精準方法,向貧困宣戰。

為什麼説,西藏自治區現有59萬貧困人口是貧困的最後堡壘、是硬骨頭呢?

西藏自治區扶貧辦副主任陸華東告訴記者,從全區範圍來看,西藏自治區貧困人口分佈廣泛,分佈特點是:大分散、小集中,貧困發生率高、致貧因素多、扶貧難度大、返貧壓力大。

客觀上,西藏自治區農牧區現有貧困人口,基本上生活在生態脆弱、災害頻發、資源匱乏地區。2014年“4·25”地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各族群眾艱苦奮鬥,勤勞致富。然而,一場自然災害就會毀掉一切。對此,群眾感慨:“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為此,主觀上也造成部分貧困群眾內生發展動力不足,存在“等、靠、要”思想。同時,西藏自治區貧困群眾也普遍存在缺乏發展技能、因病因學致貧等客觀原因。

在全區脫貧攻堅伊始,通過西藏自治區扶貧系統幹部職工在建檔立卡階段的三輪深入調查得到的數據顯示:西藏自治區59萬貧困群眾致貧因素中,資金缺乏比例佔34.35%,勞動力缺乏比例佔22.13%,技能缺乏比例佔19.55%。

對於西藏自治區來講,精準脫貧攻堅的任務,異常艱巨,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異常複雜,擁有的時間,非常緊迫。不過,再艱巨、複雜的任務,也沒有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團結帶領各族群眾一起進入小康社會的必勝決心大。

為打贏西藏自治區脫貧攻堅戰,實現2020年全區74個貧困縣區全部摘帽,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不斷加強對精準脫貧攻堅工作的領導。西藏自治區主要領導親自擔任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長,成立由西藏自治區常務副主席擔任總指揮長、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和西藏自治區副主席任副總指揮長,西藏自治區發改委、扶貧辦等65個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脫貧攻堅指揮部。指揮部下設辦公室和政策保障、規劃計劃、産業脫貧、易地搬遷等10個專項工作組。

2016年的春節剛過,全區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在拉薩召開。會議作出了“摸清底子、瞄準對象,確定目標、明確任務,突出重點、抓住關鍵,精準脫貧、到戶到人,把握特點、搞好結合,嚴格評估、有序退出”的具體安排部署。會上,各成員單位簽定了責任書,立下了決心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軍令狀。

2016年初,西藏自治區脫貧攻堅總指揮部分解下達了本年度13萬貧困群眾脫貧、2.5萬貧困人口易地搬遷脫貧和10個貧困縣摘帽的目標任務。

消滅貧困的總攻,開始了。

精準施策,攻城拔寨勢如破竹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的重要戰略思想和“加強民族團結、建設美麗西藏”的重要指示,全區各級黨委、政府堅持“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部署,對貧困群眾的致貧原因進行了精準識別,並分類施策,堅持扶持對象、項目安排、措施到戶、因村派人、脫貧成效“六個精準”要求;科學實施了發展生産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的“五個一批”工程。

按照“摸清底子、瞄準對象”和“戶有卡、村有冊、鄉有簿、縣有檔”的要求,西藏自治區各級政府抽調精兵強將,以地方病多發、高山峽谷、生態環境脆弱、限制或禁止開發區域等“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地方為重點,走村入戶對全區貧困戶開展了調查,並建檔立卡。

為保證精準識別,緊接著還開展了“回頭看”,查漏補缺;為保證客觀公正,對於建檔立卡貧困戶和易地搬遷戶,以召開村民大會、張貼公告等形式在鄉、村、組公示,廣泛徵求和採納群眾意見,自覺接受社會監督;為保證數據準確,對於個別貧困戶資訊中發現的問題進行了數據清洗,經過這些堪稱嚴謹的精準識別工作,西藏自治區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精準識別率達到95%以上。

前線偵察,搞清楚了堡壘的數量、位置、弱點等資訊,攻城拔寨便勢如破竹。精準識別為西藏自治區脫貧攻堅指揮部制定有針對性的脫貧策略提供了決策上的依據。

根據西藏自治區農牧區貧困的特點和原因,西藏自治區脫貧攻堅總指揮部確定了以日喀則、昌都、那曲3市(地)為重點,全區74縣(區)以36縣(區)為重點的分類施策方案。全區14.8萬餘戶貧困戶,每戶都制定了具有針對性的脫貧計劃。

“十三五”期間,西藏自治區計劃對23.8萬人實施發展生産脫貧;對26.3萬人實施易地扶貧搬遷脫貧;對26.2萬人實施生態補償脫貧;對18.9萬人實施發展教育脫貧;對24.4萬人實施社會兜底脫貧。

精準識別、精準施策、精準脫貧,消滅貧困的總攻,開始了。

全區農牧、人社、水利、能源、交通、財稅、金融、土地等各個系統工作重點向精準脫貧傾斜。採取“多渠道引水、一龍頭放水”的方式,推動同類扶貧資金、産業資金向貧困地區、貧困群眾聚集。今年,西藏自治區統籌整合扶貧發展資金、以工代賑、少數民族發展資金、對口援藏資金等36類涉農資金85.2億元用於脫貧攻堅。“十三五”期間,西藏自治區農牧區基礎設施建設資金規模也將超過2000億元。

按照“應貸盡貸”的原則,形成了産業扶貧、搬遷扶貧到戶扶貧等各類金融扶貧政策體系。截至今年8月末,西藏自治區涉農貸款餘額達852.8億元,扶貧貼息貸款餘額達396.2億元,兩項增幅均居全國首位。

攻堅克難,不取全勝不收兵

與傳統意義上的扶貧開發工作不同,精準脫貧攻堅,由過去“地毯式攻擊”,轉化為“精確制導打擊”,這也將不得不面臨一些深層次的問題。

怎樣通過扶持,建立起貧困群眾持續增收的有效機制,實現自力更生自我發展,防止返貧?

怎樣使少數群眾思想由“要我脫貧”轉變為“我要脫貧”,激發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這兩個問題,猶如脫貧攻堅路上的兩個暗堡,不攻克它,精準脫貧就無法取得全勝。針對這些問題,西藏自治區脫貧攻堅總指揮部制訂了一系列方案,採取了有力措施解決這些問題。

加大脫貧致富的教育和宣傳力度。在即時宣傳黨的各項方針、政策的基礎上,有效發揮“雙聯戶”的作用。群眾的力量是無限的。“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幹部”,同村、同組的群眾社會地位、生産生活方式相似,相互了解。同村群眾有依靠黨的優惠政策,通過辛勤勞動實現脫貧致富,勢必會在當地引領起人人思致富的風氣。

阿裏地區做好貧困群眾思想引導教育的工作,就是很好的例子。阿裏地區抽調有一定基層工作經驗、在群眾中威信高的幹部40名,成立了思想教育引導組,開展動員説服貧困群眾參與脫貧攻堅的思想教育;把“治貧先治懶、扶貧先扶志”放在脫貧攻堅重要位置,在轉移就業工作中,派遣扶貧幹部跟班開展教育引導;組織由20名致富帶頭人組成的宣講組,向群眾宣講自己脫貧致富故事,群眾脫貧致富的主動性空前提高。

以“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對群眾進行各種技能培訓,開闊群眾眼界,潛移默化轉机變了群眾的觀念,也為持續增收提供了技術保障。

此外,西藏自治區還通過政府引導,表彰獎勵致富典型,進行正向激勵,在社會上樹立起致富光榮的輿論氛圍。通過幫助就業、幫助發展生産、信貸刺激等方式,從制度上走出一整套激發群眾盼致富、思致富、快致富的創業精神的有效方式方法。

為避免已經脫貧的群眾返貧,西藏自治區還規定,建檔立卡貧困群眾依靠政策摘掉貧困的帽子之後,原有的優惠政策不變,各項幫扶資金投入力度不變,直到群眾真正有能力實現自我發展,具備了“造血功能”。若因各種天災人禍等原因返貧的,西藏自治區扶貧部門將按照有關政策,將其重新建檔立卡,從頭再來!“幫人幫到底,扶貧扶到位”,西藏自治區精準脫貧的各項政策表明,不奪取精準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決不收兵!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