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是國際消除貧困日,也是中國的扶貧日。按國際標準,我國已對全球減貧貢獻率達到70%以上,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發展中國家。儘管如此,扶貧形勢依然嚴峻。眼下扶貧面對的,是“最後一群人”,也就是那些底子最薄、條件最差、難度最大的“硬骨頭”。到2020年的總體目標是:確保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也就是説,未來五年時間要實現5575萬貧困人口脫貧和832個貧困縣摘帽的目標。打贏脫貧攻堅戰,還需要付出艱巨的努力。
本週《對話》邀請到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這位中國扶貧戰役的總協調人,將帶來扶貧第一線的真實聲音。
目標:幾千年來第一次消除絕對貧困
國務院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劉永富:2020年確保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這個目標意味著我們中國所有的絕對貧困的人口要全部脫貧。這在我們國家歷史上,幾千年的歷史上是第一次,以前沒有做到過絕對貧困人口脫貧。第二個,現在國際都把減貧作為一個重要的目標。聯合國2030年的後發展議程提出要在2030年全球要消除絕對貧困。那麼我們中國就比聯合國的標準、目標要提前10年達到,應該説可以繼續走在全球減貧事業的前列。
脫貧的標準是什麼?
國務院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劉永富:指標有定性的,有定量的。定量的就是説我們到那個時候每人平均脫貧的標準四千元以上,這是最低的年均,是一個最基本的、最低的標準,有的地方可能是七千、八千、一萬元。另外定性的標準就是兩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基本醫療、義務教育和住房安全有保障。這個是我們的國家標準。
為什麼現在提出攻堅目標?
國務院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劉永富:首先我們在2020年的時候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如果建成小康社會的時候,你還有幾千萬的貧困人口,這個小康是不全面的、是不真實的,也是不能宣佈的。第二個,我們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經過改革開放以後的扶貧工作,絕大多數貧困人口已經脫貧,現在我們有條件把鍋底撈幹,全部脫貧。
脫貧最難的地方在哪?
陳偉鴻:一提到貧困地區,大家馬上想到自然資源比較匱乏的邊遠地區,人口稀少的地區等等。
國務院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劉永富:多的是在西南地區,西藏、青海、寧夏包括甘肅和新疆實際上人不多,但是難度是非常大的。首先第一個是交通,道路不通,進不來,出不去。第二個語言不通,一些少數民族地區的人不會説普通話,他如果出來打工,或者是到內地做一些什麼事情,交流有難度。另外,長期以來這麼一種封閉,他窮怕了,他不敢想,有的貧困人口不僅是沒辦法,而且有的時候甚至是連想法都沒有,他不敢想。溫飽問題解決了,他不敢想。再就是確實有一些少量的窮慣了,有點等、靠、要。我們要區別情況、分類施策。因為以前一項政策下去,多少人就脫貧了,現在有些政策下去不管用了,交通的問題,自己的能力問題,思想觀念問題,跟不上,適應不了,政策在他那個地方失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