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記者楊洋 袁放 劉芳奇 江萍)2016年10月17日是第24個世界消除貧困日,也是第3個中國扶貧日。昨日,農業部于在北京會議中心舉辦2016年産業扶貧論壇,作為2016年扶貧日減貧發展論壇的平行論壇。論壇圍繞“創新産業精準扶貧政策與模式”為主題,深入研討産業扶貧思路、重點和政策措施,交流各地産業扶貧好經驗、好做法、好模式,分析當前産業扶貧存在的困難、問題和凝聚各方共識,為推進産業精準扶貧營造領好的輿論氛圍。農業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余欣榮,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鄭文凱,國家林業局副局長陳鳳學,貴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黃家培,中國保監會財産險監管部主任何浩,國家開發銀行扶貧金融事業部副總裁孟亞平等領導出席會議。會議由農業部計劃司司長張闔成主持。在會上,國家開發銀行扶貧金融事業部副總裁孟亞平介紹了國家開發銀行支援産業扶貧的情況,並分享了自己對金融支援産業發展的幾點思考。
圖為國家開發銀行扶貧金融事業部副總裁孟亞平講話 劉剛 攝
今年以來,已向145個貧困縣發放産業扶貧貸款133億元,惠及3.6萬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會上,孟亞平介紹了開發銀行支援産業扶貧的以下基本做法:
第一,加強融智服務,提升金融扶貧精準度與科學性。扶貧先“扶智”、融資先“融智”。開發銀行首先發揮專家優勢與貧困地區一起找準産業發展方向,明確發展目標,再有的放矢設計金融産品和融資方案,先後支援和參與22個省脫貧攻堅規劃編制,並以武陵山和大別山兩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為重點,開展系統性融資規劃編制。為解決貧困地區金融專業人才不足問題,開發銀行向832個貧困縣所在的地市州派駐了183名金融扶貧專員,作為宣傳員、規劃員和聯絡員,協助地方開展工作。
第二,堅持機制建設,構建“四台一會”批發融資模式。在會上,孟亞平講道,針對産業扶貧項目規模小、數量多、風險大等特點,開發銀行結合自身特點,運用金融社會化理念,以銀政合作為基礎,堅持機制建設先行,主動整合政府組織協調優勢、群眾的民主監督優勢和開發銀行的融資優勢,發揮財政性資金對信貸資金的撬動作用,建立風險防範分擔機制和以基層民主監督為基礎建立民主審議、聯合監督機制,形成了“四台一會”批發貸款模式,實現社會各方共防風險、共促發展,取得一定成效。
第三,注重構建利益聯結機制,拓展貧困戶收入來源。孟亞平説道,在融資方案的設計中,除支援建檔立卡貧困戶開展生産經營活動外,為增加貧困戶收入,特別是解決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的脫貧問題,開發銀行還推動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發揮帶動作用,通過吸納就業、土地託管、牲畜托養、吸收農民土地經營權入股等多種途徑與貧困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拓展貧困戶的收入來源,促進廣大貧困戶依託産業發展增收脫貧。
據介紹,孟亞平還就如何進一步發揮金融機構對産業扶貧的支援作用提出了以下三點建議:
第一,完善政策性擔保體系建設,提升貧困地區産業融資能力。擔保機構擔保是彌補産業主體抵質押物不足、提升其融資能力的有效做法,但當前縣域擔保機構多數存在擔保能力不足的問題。為提升貧困地區融資能力,建議由開發性或政策性銀行通過軟貸款或專項建設基金注資貧困縣政策性擔保公司或成立産業發展擔保基金,為産業融資提供支援。同時,建議政府對擔保機構採取保費補貼、獎勵等方式,鼓勵擔保機構開展産業扶貧擔保業務。
第二,增加低成本資金投入,降低産業融資成本。孟亞平説道,在貧困地區培育産業發展,一方面政策意義和社會效益顯著,另一方面也面臨著産業基礎薄弱、前期投入大、回報週期長等現實困難,需要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建議加大對産業扶貧的低成本資金投入,如擴大扶貧再貸款或PSL資金使用範圍至開發性、政策性銀行的産業扶貧項目,加大財政資金貼息和風險補償力度,從而降低産業扶貧項目融資成本,為産業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第三,加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促進貧困地區産業健康發展。為提升貧困地區生産發展能力,彌補一家一戶小農經濟技術落後、抗風險能力弱的不足,建議進一步通過加強技術培訓、引入龍頭企業等方式,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加快發展,提高規模化生産水準;同時通過實施保費補貼等方式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探索貧困地區特色農産品價格保險,提高貧困地區産業發展的抗風險能力。(文字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