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訊 10月16日,在中國第三個“扶貧日”前夕,由國務院扶貧辦主辦,中國扶貧基金會承辦的2016扶貧日論壇——社會扶貧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旨在組織探討社會扶貧在新時期扶貧開發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時為民營企業、地方扶貧組織、專家學者提供面對面對話平臺。海關總署政工辦副主任趙激揚在論壇上做了題為《聚集“精確” 傾力扶貧》的發言,介紹了海關總署機關定點幫扶的經驗。
以下是發言全文:
海關總署機關定點幫扶河南省魯山、盧氏兩縣,並向魯山縣土橋村、盧氏縣南石橋村派駐了第一書記。總署黨組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于廣洲署長親赴扶貧點調研指導,聚焦“精準”二字,以兩村為重點,拉動縣、輻射區域,傾總署機關之力,努力完成好定點扶貧任務。
一、項目上精準,每村重點發展3項拳頭産業
組織兩位駐村第一書記到山東、上海和大連等地學習調研,兼顧長遠和眼前,科學確定兩村産業項目。盧氏縣南石橋村利用毗鄰縣城、集體荒地多的優勢,推廣中藥材連翹種植,去年投資150萬元,平整3000畝集體荒山栽植連翹;注資70萬成立盧氏雞養殖合作社,年收入約20萬元;從壽光引入大棚種植技術,投資45萬元建造蔬菜大棚,每頂大棚年收入至少5萬元。魯山縣土橋村地少人多,但交通便利,通過經濟補助和技術引進等,引導村民興辦香菇産業,投資200萬元建造香菇大棚84個,年收入約100萬元;擴大晚秋黃梨種植面積,從數十畝擴展到700畝,畝産收益至少7000元;從大連引進草莓種植技術,聘請當地專家常年駐村指導,建棚12頂,每個大棚年收入6萬餘元。興辦産業鼓舞了人心,解決了勞動力剩餘問題,村民呈現出良好精神狀態。
二、對象上精準,通過二次分紅為特困戶脫貧兜底
經過精準認別,兩村共有貧困戶234戶、貧困人口821人。如何讓陽光照到最需要的地方,使那些無勞動能力的特困戶不愁吃、不愁穿,我們積極探索産業盈利再分配機制。南石橋村註冊成立海富合作社,制定“公司+合作社+農戶”分配方案,一方面激勵能人帶頭致富,另一方面通過盈利二次分配,讓貧困戶分享增收紅利。全村貧困戶預計年收入5500元以上,被政府確定為2016年底提前脫貧村。土橋村註冊成立海扶山草莓合作社,海關補助資金與個人注資聯合建棚,利潤按一定比例返還集體,村支部對特困戶一對一兜底幫扶,該村2017年可脫貧,被政府確定為脫貧示範村。
三、措施上精準,全面提升兩村脫貧致富能力
一是指導第一書記全面履行主體責任,強化支部班子建設,樹正氣、聚人心;培養發展年輕黨員,改善村黨員結構;派專人對兩村支部工作現場指導,幫助總結黨員幹部聯繫群眾“四必到、四必訪”工作法。二是針對村民對發展集體産業的疑慮,我們改變過去“喂飯”模式,實施“撬動資金”方案,比如每頂草莓大棚和香菇大棚,按照海關投資1/3,申請國家補助1/3,幫助村民申請貼息貸款自投1/3,産權全部屬於參與種植村民,“有恒産者有恒心”,明晰的産權調動起積極性。三是引入“網際網路+扶貧”理念,在兩村建成電教室,協調海關單位捐贈電腦,舉辦培訓班,手把手幫助村民在微信、淘寶上開辦特産店。四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修建文化廣場、黨群活動室、鄉村大戲臺等,打深水機井20眼,修建橋梁,實施亮化、綠化工程,開展文明衛生治理。五是組織海關捐贈價值400余萬元罰沒侵權物資等,實實在在的精準措施,讓群眾感受扶貧政策的溫暖。
四、定位上精準,發揮行業優勢助推兩縣發展
總署機關派駐兩縣副縣長自覺融入、主動作為。一是協調引進技術和企業。利用海關進出口統計資訊優勢,指導兩縣企業嘗試進口俄羅斯木屑替代本地木料,解決食用菌原料缺乏問題;從東北、福建引進最先進菌種技術和企業落地河南。二是助推特色産品走出去。推介兩縣特色農産品到鄭州經開區唯品會、全速通等知名電商企業,向南方航空公司推介兩縣蜂蜜、木耳、香菇深加工産品,成為航空配餐食品;為當地特色産品羊肚菌爭取設立單獨海關稅則號列。三是擴大勞務輸出渠道。聯繫海關轄區富士康等知名企業,解決部分農民工就業問題。四是加大培訓力度。在海關學院舉辦專題培訓班,覆蓋兩縣機關和鄉鎮黨政領導,受到一致好評;回應盧氏縣委訴求,年前再增辦1期。五是開展智力幫扶。面向全國海關招募支教志願者52名,首批志願者已赴山區小學任教,指導鄭州海關常年開展“金秋支教”活動,海關學院開展送教到府。
五、發力點精確,努力促進區域開放型經濟發展
利用海關政策,推動兩縣所在平頂山和三門峽兩市外貿發展。一是為平頂山市設立海關辦事處,支援批准三門峽市建立海關公用型保稅倉庫。二是鄭州海關向46家企業宣講海關政策,為平高、平煤、舞鋼等重點企業量身定做服務措施,保證節假日通關,支援當地産品“走出去”。三是指導企業用好減免稅、保證金等海關政策,比如已經為平高集團減免稅款483萬美元。四是指導鄭州海關與兩兩市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建立促進區域開放型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