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扶貧先扶智,教育扶貧須從娃娃抓起

發佈時間: 2016-10-16 10:55:47 | 來源: 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 | 作者: 張林秀 | 責任編輯: 石璐

關鍵詞: 嬰幼兒,學困生,留守兒童,Heckman,教育扶貧,十三五,人力資本,小康

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目標,打好“十三五”期間扶貧攻堅戰是實現中國共産黨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重點工作和最艱巨的任務。如何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都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需要以科學務實的態度來謀劃和實施“十三五”時期扶貧開發工作。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需要大力發展貧困地區教育,對農村貧困家庭幼兒特別是留守兒童給予特殊關愛。

由於人力資本的形成和發展是一個長期持續累積的過程,把握不同年齡段兒童大腦發育規律及特點對科學落實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促進貧困農村人力資本素質提高有重要意義。生命的第一個 1000 天經歷了大腦快速發育,突觸修剪和髓鞘形成等過程,是大腦可塑性最強的時期,也集中了大腦功能發展的多數最佳發展期。0-3歲兒童能力發展狀況不僅直接關係到4-6歲兒童能力的成長,還會影響其入學後的學業表現和未來的教育水準,甚至會影響成年後的人力資本和收入。就我國貧困地區而言,家庭貧困導致兒童營養不良以及缺乏能有效促進其能力發展的環境,不僅將嚴重制約兒童發展潛能的實現,還會進一步造成兒童成年後受教育水準低和收入低(貧困)的惡性迴圈,需要採取有效干預措施,才能切實打破貧困的代際傳遞陷阱。

國際社會越來越認識到,嬰幼兒時期是人生發展的最重要時期,促進嬰幼兒健康發展是打破貧困代際陷阱、減少不平等、全面提高人口素質的戰略機遇期。而從投資效果來説,投資嬰幼兒發展是最有效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Heckman等的研究指出,平均而言,人力資本投資回報率隨著年齡增加會逐步下降,0-3 歲兒童早期人力資本投資的回報率最高。而越來越多的研究也表明,通過給貧困家庭提供兒童早期發展服務,短期內能有效促進兒童身體和智力發育,長期來看還能提高他們的受教育水準、以及成年後的收入和健康,最終可以幫助這些家庭脫貧。

基於上面的認識,筆者所在的研究團隊于2013年起就在我國貧困地區開展促進兒童早期發展的行動研究。貧困地區嬰幼兒營養健康和能力發展方面存在的問題表明確有必要加大貧困農村地區兒童早期發展服務提供力度,從源頭上打破貧困傳遞的代際傳遞陷阱。項目組對近2000名6-12月齡的嬰幼兒進行為期一年半的跟蹤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將近一半的6-12月齡嬰幼兒存在貧血;同時將近1/4的6 -12月齡嬰幼兒智力發育滯後於正常兒童;如果不提供針對性的早期發展服務,到24 -30月齡時,樣本兒童智力發育滯後於正常兒童的比例將高達一半。對於這些智力發育滯後於“正常”發展的嬰幼兒,如果沒能及時有效地干預,將來很可能成為學困生,並在成年後很可能再度掉進貧困的陷阱。

根據上面的問題,筆者所在的研究團隊研究通過開展“養”和“育”兩個方面的干預,可以有效扭轉貧困農村地區兒童智力發育不斷落後於正常發展的趨勢,讓貧困農村兒童成為“正常”兒童,為其在今後的人生發展道路上打下堅實的人力資本基礎。在研究中,項目組還從改善營養的角度給貧困農村嬰幼兒免費提供能補充微量元素的“營養包”解決貧困農村兒童營養不良問題。在親子活動入戶指導干預服務中,免費提供玩具並指導和示範家長如何和嬰幼兒開展親子遊戲以促進兒童能力成長。通過半年的干預,貧困農村嬰幼兒貧血比例和智力發育滯後的比例均顯著下降一半左右。從上述行動研究結果體現,如果能通過政府和社會組織的努力,因地制宜地在貧困地區提供有品質的兒童早期發展服務,將能夠從源頭上阻隔貧困的代際傳遞,在打贏扶貧攻堅戰的同時也為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打下人力資本的基礎。

(作者:張林秀,中國科學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來源:中國網“觀點中國”)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