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支書的新生活
年近七旬的蒙古族老人陳寧布,曾經是道圖嘎查村的老支書,他指著矮舊土房告訴記者,“這是庫布其沙漠變遷的見證,要保留。”曾經,沙漠將這個小村莊層層圍住,離家門最近的那堆沙子,眼看著要比房子高,村裏有十多戶人家陸續搬遷,陳寧布搬家的念頭也一天比一天強烈。
正當他一籌莫展時,治沙企業進駐沙漠搞綠化,樹長沙降,家門前的大沙丘逐年降低。起初,當地牧民並不理解,擔心自己的土地被佔用,會吃虧。作為村裏的帶頭人,陳寧布深知要讓牧民徹底擺脫貧困的局面,必須從思想上轉變。
在牧民門前種一棵樹,立一根電線桿都要做思想工作。“荒沙地在我們手裏一文不值,而經過企業的科學修復,就變得有價值了。樹種到你家,路修到你家,受益的還是牧民自己。”在老支書的勸説下,牧民們對政府和企業的産業治沙扶貧,經歷了從最初的抵觸,到信任,再到依賴的過程。“現在牧民們都説,多虧了像億利資源這樣的企業實行産業治沙,我們的日子過得才越來越有奔頭,孩子們才有學上。我們希望造福百姓的企業能長久地在這片沙漠裏發展下去。”陳寧佈告訴記者。
2013年,陳寧布老人把荒廢沙地租給企業,一家七口人,每人九萬五,荒沙地一次性換來六十多萬元,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開啟了新的生活。
記者手記
在沙漠腹地走訪期間,“幸福寫在臉上”,是記者對牧民生活現狀的最深切感受。儘管他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牧民們對沙漠的熱愛,對牛羊的眷戀,對綠色的渴望,以及對美好生活的訴求,永遠沒變。正如孟克達來所説,“年輕時嚮往外面的世界,但最終還是要回歸這片土地的,即使是最貧瘠的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