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扶貧之“扶”是為了“不扶”

發佈時間: 2016-10-10 15:12:34 | 來源: 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 | 作者: 焦凱迪 | 責任編輯: 石璐

關鍵詞: 浙江,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國務院,貧困人口,精準扶貧,建檔立卡,産業扶貧,思想扶貧,智力扶貧

 

    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花木種植面積6萬多畝,1.5萬戶農戶從事花木種植、銷售相關行業。眼下正是花木銷售旺季,在柴橋田間地頭,工人們忙著搶收花苗。今年杜鵑、珊瑚等小苗銷售價格看漲,每株毛鵑能賣到0.8元。(北侖新聞網 蔣曉東 謝娟芬 攝)

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訊 我國當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率先提出這樣的教育理念——“教是為了不教”,即教育是為了培養出擁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獨立才是教學的目的。筆者認為,在扶貧工作中,這條規則同樣適用:扶貧終點不是統計數據上貧富差距的縮小,而是讓貧困人口擁有獨立創造財富的能力,讓貧困地區的經濟能夠得到可持續的有序運轉。

為什麼自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浙江地區反覆強調“精準扶貧”?其內在原因就在於此。所謂“精準扶貧”,有兩大要義:一是要客觀而公正地篩選出需要得到幫助的貧困人口;二是要根據具體情況制定科學可行的扶貧辦法。

一方面,各地政府秉承公正、公開、透明、為貧困人民憂心的精神和實地調研,才能較為精準地篩查貧困人口,確定不同類型扶貧對象僅是開始,“授人魚不如授之以漁”。如果簡單地將扶貧資金分派到戶,這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會使部分貧困人口養成“等、混、靠”等習慣,形成惡性迴圈。然而,中紀委巡視組近期曝光的腐敗案件中,全國各地扶貧工作中多少出現了地方基層領導侵佔、挪用和髮發扶貧款項的狀況,真正需要幫助的人被排除在“扶貧之外”。此類事件極為惡劣可恥,必須嚴懲不殆。

另一方面,精準扶貧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形成系統化産業鏈。例如:以發展種植業來扶貧,前期需要研究出當地土壤、氣候條件等特點,以及與其有良好契合度的農作物,在有規劃地種植的同時,打通下游加工、銷售鏈,讓整個扶貧系統“活”起來,流動起來。

另外,在筆者看來,“扶貧”不僅是“扶經濟之貧”,還要“扶精神之貧”。越是貧困地區、貧困人口越容易被“讀書無用論”引領進誤區。思想上、意識上、見識上的“貧”比經濟上“貧”更可怕,因為它會導致貧困在代際之間傳遞。

因此,要想達成“扶是為了不扶”的目標,我們應進行系統化、科學化産業扶貧和滲透式思想扶貧“雙管齊下”的方式,幫助更多人擺脫貧困、追求富足文明生活,促進區域均衡發展,極力縮小貧富差距,真正實現“老有所養,幼有所教,貧有所依,難有所助,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和諧社會。

(作者:焦凱迪,特約評論員)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