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防治將引入PPP模式

發佈時間: 2016-10-09 16:17:53 |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 作者: 章珂 | 責任編輯: 魏博

關鍵詞: 沙漠綠洲,PPP模式,光伏産業,塔裏木盆地西南緣,沙漠公園

什麼是中國商業化的荒漠化生態修復模式?答案將在本月28日至29日召開的第五屆庫布齊國際沙漠論壇上揭開。

庫布齊國際沙漠論壇是全球唯一致力於推動全球荒漠化防治和生態經濟發展的大型國際論壇。論壇創辦于2007年,每兩年舉辦一屆。2013年9月,在奈米比亞召開的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一次締約方大會上,庫布齊國際沙漠論壇被作為實現全球防治荒漠化公約戰略目標的重要手段和平臺寫入了大會決議。2014年 2月,中央外辦正式批准庫布齊論壇為國家機制性大型涉外論壇。

土地荒漠化是全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也是我國最嚴重的生態問題。

林業部門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現有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全國沙化土地面積173.11萬平方公里,佔國土總面積的18.03%,在我國北方形成了一條綿延數千公里的風沙帶。

13 日,庫布齊國際沙漠論壇秘書長王文彪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今年的論壇聚焦“一帶一路”。“論壇的主題是‘沙漠生態文明,共建絲綢之路’。”王文彪説,論壇旨在推動沙漠治理、生態修復納入“一帶一路”整體發展目標,重點聚焦沙漠化防治新形勢、新問題,探討全球荒漠化治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新思路。

國家林業局治沙辦副主任羅斌介紹,絲綢之路經濟帶各國普遍沙漠遍佈、生態脆弱、制約經濟社會發展。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必須聯手合作,生態先行。

羅斌表示,我國沙化土地面積173.1萬平方公里,其中80%公佈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是我國生態最為脆弱、風沙危害最為嚴重的區域,受影響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1/3還多,超過4億人。

中科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此前完成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資源環境評估結果顯示,“一帶一路”沿線是人類活動比較集中和強烈的地區。該地區國土面積不到世界的40%,人口卻佔世界的70%以上。該地區年境內水資源量只有世界的35.7%,但年水資源開採量佔世界的66.5%。沿線不少國家處於乾旱、半乾旱環境,森林覆蓋率低於世界平均水準。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提出,防治荒漠化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到2020年,全國50%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

國家林業局介紹,我國自2013年啟動了沙化土地封禁保護補助試點。2013-2014年共下達中央財政補助資金6億元,在內蒙古、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7個省區53個縣開展了沙化土地封禁保護試點,總體進展順利。

本報記者從國家林業局了解到,林業部門將堅持保護優先,以自然恢復為主,與人工修復相結合,落實沙區植被生態保護紅線,實行用途管制。在沙區內嚴格禁止濫開墾、濫放牧、濫樵採、濫開發,濫用水資源,嚴格保護沙區森林植被。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代表張世鋼在13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告訴記者,在沙漠防治方面,聯合國和中國政府有關方面正在探索政府與社會資本共同參與的PPP模式。“我們正在開展荒漠化治理的綠色經濟評估,力爭在論壇期間,發佈相關報告研究成果。”

王文彪介紹,億利資源集團已經在世界第7大沙漠——庫布齊沙漠上建成了6000多平方公里的沙漠綠洲,創造了成功的“庫布齊模式”。

王文彪將這一模式歸納為“六位一體”的生態産業:生態修復,發展沙生植物,從根本上遏制沙進人退的局面,建設沙漠綠洲;生態工業,運用生物生態技術,發展生態肥料和生態飼料,形成生態産業鏈;生態光能,首創“種樹+種草+養殖+發電+扶貧”一體的生態光伏産業,發展生態能源;生態牧業,依託植被恢復,發展新型養殖業;生態健康,開發“一草一蓉”,種植沙生的蓯蓉、甘草等中藥材,發展中蒙藥生産和健康飲品,延伸健康産業鏈;生態旅遊,打造國家級沙漠公園。

億利資源集團等正在籌建的綠色絲綢之路基金進展順利。該基金在今年“兩會”期間正式發佈,主要投資綠色先行、生態先行的項目,主要聚焦在能源戰略項目,並已投資了部分項目。

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副司長鄧小明介紹,“十二五”期間,科技部通過各類國家科技計劃支援開展塔裏木盆地西南緣土地沙化防治、三江源土地沙化防治等防沙治沙技術研發與示範,相關技術成果在塔裏木沙漠公路防護林生態工程建設等得到應用,已累計示範推廣面積達500萬餘畝。

在沙漠化防治資金投入方面,國家林業局表示,林業部門研究建立穩定的政府投入機制,繼續增加荒漠化防治資金投入;研究建立荒漠生態補償政策,對因保護沙區生態而喪失發展機會的,進行合理的經濟補償,調節沙區生態保護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關係;完善金融扶持和稅收減免政策,研究建立防沙治沙獎勵補助政策,實行以獎代投。

點擊進入專題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