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有近三分之一的陸地被沙漠覆蓋,沙漠治理,是全球生態環境修復面臨的重要問題。在土地沙化問題嚴峻的中國,有一個地方的治理經驗,為全球提供了成功的樣本。這個地方,就是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的庫布其沙漠,而這裡的沙漠治理經驗,被稱為“庫布其模式”。
提起沙漠,人們總會想起“荒涼”、“人跡罕至”、“環境惡劣”等形容詞,其實,很多沙漠中蘊藏著水、生物、礦床。呵護好這些脆弱的生態圈,將看似“無法利用”的沙漠修復好,這些地方也可以煥發出勃勃生機。
在庫布其沙漠,億利資源集團董事長王文彪帶領他的團隊用草方格固沙,歷經三年,修好了一條全長65公里、通往大漠腹地的穿沙公路。他們研究出“氣流植樹”的科學方法,用了27年的時間,綠化沙漠面積6000多平方公里,培育馴化出了200多種耐寒旱優質林、草、藥材種質資源。如今,黃河邊有了防護林,庫布其這片原來的“不毛之地”變得綠意蔥蔥、生機盎然。據內蒙古自治區氣象局的監測資訊,庫布其沙漠經過近幾年的有效治理,沙丘移動速度得到了有效遏制。庫布其沙漠的治沙之路,真正實現了“人進沙退”。
如果僅僅是讓“沙漠變綠”,庫布其的經驗可以讓人感動驚嘆,卻無法稱為“模式”。億利資源集團在庫布其沙漠的“産業化治沙”經驗,才是讓“庫布其模式”聲名遠播的根本原因。
在大眾的認知中,“治沙”往往和“清苦”密不可分。而庫布其的經驗,扭轉了這一點。億利集團董事長王文彪認為,庫布其模式的根本是“經濟、金融、科技”,讓沙漠治理能賺到錢,進而用産業帶動治沙。如今,在庫布其,旅遊業、體育賽事漸次舉行;甘草、沙柳、胡楊、梭梭、肉蓯蓉種植蓬勃發展;光伏光熱等新能源産業躍躍欲起,這片沙漠已經不需要外界“輸血”,而是通過“自身造血”來完成了健康發展。庫布其治沙,不只讓自然環境向好修復,還將産業引入改善了居民的生活。
過往的無數例證告訴我們,環境治理不是單線行為。如果不引進産業造血,只靠投入的環境修復治理會帶來巨大的財政壓力;而不能給當地人民提供改善生活機會的治理方式,無法夯實地方環境保護的基礎。
縱觀全球,沙漠問題常常伴隨著貧困和衝突,而沙漠中又蘊藏了無限的機會,解決好沙漠問題,是國家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推動世界和諧進步的強勁助力。目前來看,産業化治理,是全球沙漠修復可選擇的一條“黃金路線”。庫布其的成功,給世界奉上了一個經典模式。這樣的模式,為全球沙漠治理提供了一條思路,值得讓世界關注,也需要讓世界關注。2015年7月28日至29日,第五屆國際沙漠論壇將在庫布其舉行。庫布其模式,不僅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
點擊進入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