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探索防治沙漠化新路徑

發佈時間: 2016-10-09 15:53:23 | 來源: 經濟日報 | 作者: 劉 慧 | 責任編輯: 魏博

關鍵詞: 庫布其沙漠,荒漠化防治,荒漠生態系統,植被覆蓋度,十三五

胡楊等絕跡多年的植物重新出現,林間偶爾能看到野兔穿梭的身影,2014年又出現了成群的紅頂鶴……治理後的庫布其沙漠呈現出一派生機。

記者在主題為“沙漠生態文明·共建絲綢之路”的第五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上了解到,我國政府高度重視荒漠化防治,採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沙化土地面積由上世紀末年均擴展3436平方公里轉變為年均縮減1717平方公里,沙區生態狀況逐步好轉,特色産業蓬勃發展,經濟社會發展活力不斷增強。同時,還積累了豐富的治沙經驗,創造了各具特色的治理模式。因此,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給論壇的賀信中高度評價了中國防沙治沙成就。

據了解,荒漠化、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減少是全球三大生態環境問題,是人類生存和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最嚴峻挑戰之一。中國是受荒漠化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受影響人口達到4億之多,每年直接經濟損失達到540多億元。當前中國還有沙化土地面積173萬平方公里,荒漠化防治任務仍然十分艱巨。

以我國第七大沙漠——庫布其沙漠為例,它位於內蒙古黃河大“幾”字內側,總面積1.86萬平方公里,是京津沙塵暴的重要發源地。經過27年不懈治理,目前已有三分之一面積被綠化,綠化面積達到6000平方公里。庫布其沙漠綠化的實踐者億利集團堅持長期種植甘草等豆科類植物,使150萬畝沙漠出現了生物結皮和釐米級厚的黑色土壤,初步具備了農業耕作條件,專家稱之為“沙漠奇跡”。

國家林業局的調研報告顯示,通過綜合治理,庫布其沙漠的生態狀況明顯改善,森林覆蓋率和植被覆蓋度提高,沙塵暴次數減少,生物多樣性逐漸恢復。

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家科技部部長萬鋼表示,科技部門要總結好荒漠化防治科技成效,精心謀劃好“十三五”期間荒漠化防治科技佈局,堅持改革創新,加大科技應對全球環境變化的投入。“十三五”期間,將按照科技體制改革要求,加強科技發展頂層設計,組織實施一批環境領域重點專項,支援各類生態問題治理技術研發與生態綠色産業發展。鼓勵創新創業,推動科技治沙産業發展,為各類科技型企業、更多科技工作者致力於防沙治沙科技産業創造條件。堅持互利共贏,加強絲綢之路沿途荒漠化防治科技戰略合作。注重實效,加強荒漠化防治技術轉化應用,增強科技進步對於荒漠化防治的貢獻度。

“今後將創新體制機制,完善政策措施,不斷推動我國荒漠化防治事業取得新的成效”,國家林業局局長張建龍説,要尊重自然規律,堅持保護優先。要推動各地儘快劃定沙區植被生態保護紅線,抓好沙化土地封禁保護補助試點,嚴厲打擊破壞沙區林草植被的行為。深入實施生態修復工程,科學恢復沙區林草植被,著力提升荒漠生態系統功能。在嚴格保護的基礎上,積極發展特色沙産業,推動沙區綠色經濟發展,促進沙區脫貧致富。同時,完善政策機制,吸引全民參與。創新防沙治沙激勵約束機制,提高地方各級政府防沙治沙責任意識。完善政府投入、稅收減免和金融扶持等政策體系,依法保護治沙主體的合法權益。

荒漠化地區是生態脆弱區、貧困地區、生態保護區三區合一。據統計,在現有的貧困人口中,有超過2000萬人主要生活在我國的西北部荒漠地區。這些地區常年乾旱少雨,荒漠化嚴重,也是我們國家扶貧攻堅工作中最難啃的“硬骨頭”。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歐青平認為,改善生態環境,遏制沙漠化趨勢蔓延,發展沙漠經濟,是幫助這些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和可持續發展進而走向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徑。(經濟日報記者劉 慧)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