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成世界極貧人口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

發佈時間: 2016-10-08 08:51:07 | 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 辛聞 | 責任編輯: 石璐

關鍵詞: 世界銀行,貧困,共用繁榮,高度不平等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世界銀行以貧困與共用繁榮為主題的最新報告指出,儘管全球經濟增長乏力,但世界極端貧困人數仍持續下降。同時報告也警告説,鋻於預測的增長趨勢,減少高度不平等可能是實現2030年消除極端貧困的全球目標的一項必要內容。

《貧困與共用繁榮》報告是一個新的年度報告系列,目的是報告全球貧困與共用繁榮狀況的最新、最準確的估算及趨勢。根據系列報告的開篇之作,2013年全世界有近8億人每天生活費不足1.9美元,極貧人口比2012年約減少1億人。對減少極貧人口推動最大的是東亞太平洋地區,尤其是中國和印尼。目前世界極貧人口的一半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三分之一在南亞。

在新報告跟蹤共用繁榮狀況的83個國家中,有60個國家底層40%人口的平均收入水準從2008年至2013年穩步上升,未受金融危機影響。重要的是,這些國家佔世界總人口的67%。

世界銀行集團行長金墉説:“在全球經濟表現欠佳的情況下,各國仍能繼續減少貧困和促進共用繁榮,這很不簡單。但還有太多的人生活水準太低。如果不能恢復全球快速增長,減少不平等,我們可能就無法實現2030年消除極端貧困的世界銀行目標。我們的資訊很明確:消除貧困,我們必須讓增長惠及最貧困人口,而要做到這一點,最可靠的途徑之一就是減少高度不平等,尤其是在那些有大量貧困人口的國家。”

解決不平等問題

與普遍看法不同的是,自1990年以來世界上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是持續下降的,國家內部的不平等自2008年以來也是持續下降的,在此期間每有一個國家的不平等出現顯著上升,就有兩個國家出現大幅下降。但是,不平等程度依然太高,財富集中在那些位於收入分配頂端的人手中仍是一個嚴重問題。

報告指出,“沒有理由驕傲自滿”,在報告監測的83個國家中有34個國家,最富的60%人口的收入增長速度超過底層40%人口,收入差距出現擴大。在23個國家,這些年來底層40%人口收入實際下降,不僅是與較富有的社會成員相比,從絕對值來看也是如此。

世行研究人員考察了包括巴西、柬埔寨、馬利、秘魯和坦尚尼亞在內的近年來減少不平等成效顯著的一組國家,並參考了廣泛的現有證據,鑒別出以下六項影響大的策略, 即,在增加貧困人口收入、改善其獲得基本服務的機會並在不損害增長的情況下改善其長期發展前景方面具有良好記錄的政策。在強勁的增長、良好的宏觀經濟管理以及運轉良好的勞動力市場(創造就業並使最貧困人群能夠利用這些機會)的配合下,這些政策能夠産生最佳效益。

早期兒童開發與營養:這些措施有助於幼兒生命最初的1000天,因為在此期間營養缺乏和認知能力發育延遲會導致學習困難和生命後期教育水準偏低。

全民健康覆蓋:將那些被排斥在外的人口納入可負擔和及時的醫療衛生服務範圍可以減少不平等,與此同時提高民眾學習、工作和進步的能力。

普及優質教育:全球各地入學率都已上升,關注點必須從僅僅讓兒童入學轉移到確保每個地方每名兒童都能得益於優質教育。對全體兒童的教育必須優先考慮普及學習、知識與技能培養以及提高教師素質。

針對貧困家庭的現金轉移支付:這些計劃給貧困家庭提供基本收入,保障子女上學和母親獲得基本醫療服務。這些計劃也能幫助貧困家庭購買種子、化肥或牲畜,應付乾旱、洪災、流行病、經濟危機或其他可能具有毀滅性的打擊。這些計劃已顯示能夠顯著減少貧困,為父母子女創造機會。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修路和通電:農村道路建設降低交通成本,連通農民與市場便於他們銷售産品,促進勞動力流動,方便上學和就醫。例如,瓜地馬拉和南非的農村社區通電幫助增加了婦女就業。通電也有助於家庭小企業生存和産生效益,這一點尤其有益於貧困農村社區。

累進稅制:公平的累進稅可以為創造公平競爭環境和向最貧困人群轉移資源所需的政府政策和計劃提供資金,稅制的設計可以減少不平等,同時又能將效率成本控制在低水準。

金墉説:“這些措施中有一些可以快速影響收入不平等,另一些可以逐漸産生效益。但所有這些措施都有強有力的證據支援,而且很多措施都是在各國財政和技術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採取相同的政策,並不意味著所有國家都會取得相同的結果,但我們建議的政策在全世界各種不同環境中都已一再發揮作用。”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