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武隆縣:“電商書記”扶貧三部曲

發佈時間: 2016-09-27 15:23:09 | 來源: 華龍網 | 作者: 顏安 | 責任編輯: 楊霄霄

關鍵詞: 武隆縣,接龍鄉,小坪村,第一書記,電商書記,重慶,電商扶貧

日前,武隆縣接龍鄉農村電商綜合服務實體店,張樹彬(左一)正在查看村民提供的農産品。記者 鄭宇 攝

IT時代,偏遠貧困村如何搭上“資訊快車”?近日,記者從武隆縣城出發,驅車近兩個小時來到距武隆縣城100余公里的接龍鄉小坪村,傾聽人稱“電商書記”張樹彬的武隆最偏遠貧困村扶貧“三部曲”。

第一部曲:從思想觀念抓起

“電商書記”的名頭因何而來?

在小坪村擔任“第一書記”的張樹彬來自武隆縣商務局。他利用商務局優勢,用一年時間整合了接龍鄉小坪、接龍、兩河3個村的資源,組建了電子商務公司,讓這個偏遠得有些與世隔絕的貧困村搭上了“資訊快車”。

去年7月,張樹彬被任命為小坪村“第一書記”,其使命是要讓這個偏遠山村在一年半內脫貧。

剛到村裏不久,張樹彬就發現了小坪村的問題所在。

“交通不便、缺乏交流,最大的問題是思想觀念落後。”張樹彬告訴記者,小坪村幅員面積40.7平方公里,卻只有2818人。居住分散,村民對外對內的交流都不密切,生活基本靠自給自足,筍子、蜂蜜、臘肉等特色農産品很少往外賣。

“這樣下去可不行。”為了扭轉村民的思想觀念,張樹彬每到一戶村民家裏,就苦口婆心地勸説。

村民胡國全種植了多年烤煙,卻幾乎賺不到錢,張樹彬到他家一看,找到了原因:胡國全每年就種一季烤煙,不輪作,土壤肥力得不到保證。20多畝烤煙一年總共才賣6萬元左右,除去勞力、農資等,基本上算是白忙活一場。在張樹彬的勸説下,今年胡國全輪作種上了高山反季節蔬菜。

和胡國全一起行動的,還有不少村民,他們都在張樹彬的勸説下,開始了土地輪作,收穫的産品自然比原來多了許多。

第二部曲:土貨産品要跟上

根據小坪村的地理條件,張樹彬規劃了村裏發展的産業:蔬菜、養殖和中藥材産業。

為了鼓勵村民發展養殖業,張樹彬帶頭到縣裏跑資金、跑項目,爭取到了總計近300萬元的貼息貸款和養殖補貼。

村民陳金華是村裏有名的貧困戶,爺爺沒有勞動力,母親是長期病號,妹妹在讀書,自己剛出來打工,還有兩個小孩。家裏全靠父親一個人務農掙錢。

看到陳金華年輕有精力,張樹彬極力動員他創業,養殖土雞和土豬。張樹彬為他爭取到了10多萬元的貼息貸款,貸款沒有下來之前,張樹彬還自掏腰包借給陳金華近1萬元購買雞苗,使他的養殖事業得以順利起步。短短一年,陳金華的土雞存欄量便達到2000多只,還養了50頭豬。

李登強是村裏引進的蔬菜大戶,他的蔬菜基地規模較大,張樹彬為他爭取了80萬元的各種補貼,還配套了100個蔬菜大棚,解了李登強資金上的燃眉之急。

村裏相應的基礎設施也得到了完善。喀斯特地貌導致村裏非常缺水,為了配合産業發展,村裏投入了200多萬元,新修了18口水池和15公里的煙田機耕道,解決了村裏的用水和交通問題。

目前,小坪村已有蔬菜千余畝、烤煙2000多畝,牛羊養殖大戶30多戶,養雞專業戶15戶。

第三部曲:組建電商企業

今年3月,在張樹彬的牽頭下,武隆縣頡瓏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成立,7月正式上線,並在接龍鄉開設了農村電商綜合服務實體店。公司整合了接龍鄉3個貧困村的資源,主營農特産品。

公司的管理以年輕人為主。3個村的“第一書記”、大學生村官輪流在實體店坐班,負責收貨、發貨、包裝、網上推廣等。

一開始,大多數村民對網路一無所知,有些接受不了。張樹彬從發傳單到苦口婆心講解,再到開會推廣。“買東西不用跑遠路,雞蛋也不用非要湊成整數後才能賣。”“衣服什麼的都可以在網上買。”……漸漸地越來越多的村民接受了電商這個新鮮事物。

記者在實體店櫥窗裏看到,各種農特産品一應俱全,蜂蜜、筍子、臘肉、腎豆的包裝都打上了公司的LOGO,張樹彬還請人設計了公司的宣傳口號“緣食山味”,行銷搞得有聲有色。

“我們這一季主要是銷售鮮筍和蜂蜜,僅蜂蜜就收購約3000斤,為村民換回50多萬元收入。”張樹彬説,2014年小坪村貧困戶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不足2000元,而今年預計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可達到5000元,有望全村脫貧。

“應該説,小坪村的資訊扶貧已上路。下一步,我們將爭取縣商務部門為公司配套冷藏車,再加上蔬菜基地已有的常規車輛,組建一個物流公司,把村裏的寶貝更加便捷地送往各方。”張樹彬對小坪村的未來充滿信心。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