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電商精準扶貧現場會 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 焦夢攝
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9月27日訊(記者 焦夢) 9月25日至26日,全國電商精準扶貧現場會在甘肅省隴南市成縣召開。
與會嘉賓實地觀摩了隴南市成縣和徽縣的幾個現場點。其中,成縣雞峰鎮草灘村在3年內的逆襲給大家留下了極深的印象。距離成縣縣城近80公里的草灘村,曾經長期不通路、不通電、不通網、不通郵。
針對山深路偏遠、林中藏珍品、遍地都是寶的原生態農林産品“賣不出去”、群眾收入“上不去”、農村面貌“變不了”的問題,成縣圍繞國家電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將網際網路+首先引入貧困山區,一根網線,一台電腦,一個網店,雙聯、扶貧幹部幫助貧困群眾銷售壓在“山中出不去”的農産品,探索和創新出了電商扶貧之路,實施了資訊普及、項目扶持、政策服務、物流快遞、網店幫帶“五個進村入戶”推動電商扶貧。
2013年9月,成縣縣委、縣政府鼓勵大學生村官做農村電商,當時還是大學生村官的張璇在全縣率先開辦了“雞峰山珍品”淘寶店,幫助村民銷售土特産,助推貧困戶脫貧致富。一隻土雞蛋從線下的5角錢到線上的2元,一斤土雞從線下的10元到線上20元的突變,讓村民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好處。
曾經的貧困戶李生榮告訴記者,“以前去縣城賣雞蛋,需要淩晨5點出門,回到家已經是晚上10點了,遇到下大雨,山上的土路完全衝斷,至少3天不能出行。現在把家裏散養的土雞賣給村裏的淘寶店,從最早的14隻發展到現在的1000多只,去年增收4100多元。”當問到未來的打算時,李生榮説他要進一步擴大生産,把養殖規模增加到1500隻,把在山清水秀環境裏養大的土雞賣到大城市的餐桌。
草灘村村民李生榮 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 焦夢攝
“核桃書記”成網紅
成縣本是中國籍籍無名的小縣城之一,自從出了個“核桃書記”李祥,在微網志裏頻頻叫賣家鄉的鮮核桃,不但自己一下成了微網志名人,成縣也成了區域電商經濟的領頭羊,農産品電商來勢洶湧,一發不可收拾。截止目前,隴南已發展政務微網志2900個,政務微信公眾平臺370多個。
目前,隴南市已初步形成了線上線下互動、農戶客戶直通、增收增智並重的電商扶貧格局,直接帶動5.6萬人實現穩定就業,64萬貧困群眾每人平均增收430多元,全市450個電商扶貧試點貧困村開辦網店735家,帶動貧困戶2.45萬戶9.7萬人,試點村網店銷售總額達2.53億元。形成了政府、協會、駐村工作隊等多主體共同推進電商扶貧的工作機制;建成鄉鎮電商服務站150個、村級服務點495個,建設各類網店9139多個,2016年電子商務實現新增銷售總額7.41億元(線上2.86億元、線下4.55億元);建成各類網貨供應平臺83個,開發網路適銷産品629類1126種,形成了隴南油橄欖、成縣核桃、武都花椒、禮縣蘋果等知名網貨品牌;發展各類物流企業237家,設立快遞服務站786家,村郵站1200個,大大提高了網貨配送效率;2016年開展電商扶貧培訓2.9萬多人次,並選派128名未就業大學生到浙江電商企業開展為期半年的在崗培訓。
電商扶貧的“隴南模式”
在隴南,電商扶貧倒逼幹部群眾思想觀念的轉變;促進農村基礎設施的改善,全市通村公路硬化率和網路覆蓋率快速提升;加速特色産業的轉型升級,全市特色産業總面積達到了1100多萬畝,認證“三品一標”226個。此外,還倒逼了農民群眾生活方式的改變,淘寶、微網志、微信、眾籌、移動電商創業在廣大農村開始流行。並且,倒逼了鄉村幹部作風的轉變,涌現出了一批電商扶貧的先進典型。
隴南市委書記孫雪濤表示,隴南初步探索出了“政府推動、先托後扶再監管,市場運作、企業為主生活力,百姓創業、廣泛動員齊參與,協會服務、三商聯動一盤棋,微媒行銷、綠色産品廣宣傳”的貧困地區發展農産品電子商務的“隴南模式”。
劉永富在書面講話中表示,隴南是全國唯一的電商扶貧試點市,電商扶貧工作起步較早、抓得紮實、效果很好。隴南是甘肅貧困程度較深的地區,交通不便,在基礎條件較差的情況下把電商扶貧做得風生水起,對其他貧困地區有借鑒之處。劉永富指出,國務院扶貧辦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積極推進電商扶貧工作,在隴南市開展電商扶貧試點,參與指導在貧困縣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動員大型電商平臺企業參與。各地不斷加強對電商扶貧工作的行政推動,探索出了貧困農戶創業型、能人大戶引領型、龍頭企業帶動型、鄉村幹部服務型等電商精準扶貧模式。實踐證明,電商扶貧創造了貧困地區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了貧困群眾增收節支脫貧、緩解了貧困鄉村農産品買難賣難問題、促進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為重要的是,電商扶貧引導了貧困地區幹部群眾思想觀念的轉變。
劉永富指出,隴南市在發展電商中,一是堅持政府推動,實現電商扶貧集中突破。二是堅持市場運作,建立農特産品網銷體系。三是堅持扶貧導向,建立網店帶貧機制。四是堅持人才開發,開展多層次技能培訓。五是堅持完善服務,建立電商扶貧服務體系。六是堅持微媒行銷,培育農特産品網銷品牌。初步探索出的電商扶貧“隴南模式”,在複製推廣上具有可操作性,在帶動農民增收上具有廣泛性,對農村經濟發展具有可持續性。
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洪天雲建議各地扶貧幹部學習隴南的思路、理念、方法和精神。他特別強調要學習隴南人的精神。這樣的自然條件、交通條件,為什麼隴南人率先做出了成績?他號召學習隴南各級幹部一心為民、把事做實、千方百計為老百姓排憂解難,讓老百姓增收的精神;以及創新、實踐、不甘人後不斷進取的精神。
數據顯示,財政部、商務部大力支援電商扶貧工作,不斷加大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對貧困縣的支援力度。目前,財政部、商務部和國務院扶貧辦在全國共確定示範縣496個,其中貧困縣261個,佔52.6%。三方已達成一致意見,力爭今後三年內實現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對有條件的貧困縣全覆蓋。
國務院扶貧辦國際合作和社會扶貧司巡視員曲天軍認為,“隴南模式的意義在於讓其他貧困地區看到了西北地區交通區位優勢不佔優但農業資源豐富的地方也可以彎道超車。通過因地制宜的引導和設計,貧困地區也可以創造電商的奇跡。”
隴南電商扶貧“成長的煩惱”
甘肅省副省長楊子興指出,甘肅是全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貧困人口規模全國第七,貧困發生率全國第二,農村居民每人平均收入全國倒數第一。貧困地區寬頻網路覆蓋率低,農村物流配送設施落後、農産品標準化程度低並缺乏資質認證,農村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緊缺等制約因素和難題較多。
共青團陜西省委農工部部長魏延安進而指出了隴南電商扶貧“成長的煩惱”。他認為隴南還需要克服交通區位劣勢、提升品牌效應、培育龍頭企業等問題,從電商扶貧開始向縣域電商轉型,逐步形成電商新經濟。此外,還需要深化人才的分層次培養,把草根創業與企業轉型、本地培育與招商引進相結合,最終打造區域性的電商中心。
“隴南的實踐表明,電商扶貧是一個生態體系,不是浮冰而是冰山。一個完整的電商體系,至少包括前端的電商交易體系,如平臺、網商;中端的電商服務體系,如服務商、金融支付、快遞物流、電商園區等;後端的産業支撐體系,如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我們經常看到的電商交易體系只是電商的一般外在表現形式,就像是一座冰山,只是浮在水面之上的九分之一,而九分之八卻浮在水面之下。如果沒有水下的電商服務體系、産業支援體系,則所謂的電商只是浮冰,很快就會化掉。現在隴南電商體系已經形成,讓電商扶貧最終成為了現實。”魏延安表示。
另悉,中央網信辦、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商務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工業和資訊化部、交通運輸部、農業部、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殘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中國郵政集團等國家有關部委相關負責人,國務院扶貧辦相關司局、機關黨委、直屬事業主管社團負責人,各省區市扶貧辦、協作辦負責人,甘肅省直有關部門負責人,專家學者及電商平臺企業負責人等200多人參加了全國電商精準扶貧現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