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20日訊 9月19日,亞金協籌建工作組第一副組長、中國金融學會副秘書長楊再平出席在印度孟買召開的“金磚國家普惠金融研討會”,並在嘉賓討論環節發言。他介紹了普惠金融中國故事,並總結了幾點經驗。楊再平認為,普惠金融之於扶貧,不同於財政或慈善扶貧,有其獨特效果。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普惠金融扶貧,因要還本付息,以迴圈使用,因此必須基於其還本付息的意願與能力,也必須教授其還本付息的意願與能力,此即普惠金融之“授人以漁”。
楊再平指出,如此則不僅讓信貸資金有去有回,得以還本付息,更強化了借貸方“以漁”的責任與能力。作為普惠金融的小額信貸,支援貧困人口,改變的不僅是他們的生活,而更激發當事人自主創業、脫貧致富的激情和行動。這就形成了普惠金融與脫貧致富的正反饋良性迴圈。
亞金協籌建工作組第一副組長、中國金融學會副秘書長楊再平
發言主要內容如下:
我叫楊再平,9月13號前是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那天我們協會換屆,我由於已過退休年齡,不再擔任專職副會長。目前正與全球5大洲20國100多家在亞洲域內外有影響有意願的創始會員機構共同創建亞洲金融合作協會,剛在中國上海召開了該協會成立籌備會。今冒昧以亞金協籌建組第一副組長身份參加這次金磚國家普惠金融研討會。
我今天的發言不妨從兩則故事切入。故事之一説的是中國西南貴州省一叫汪元翠的女士。她小時患小兒麻痹症,出出進進都離不開拐杖。2003年5 月,當地一小貸機構為她提供2000元的小額信貸,支援她養豬。她用貸款建起了豬棚,買了母豬以及獸藥和飼料。到2004年初,賣仔豬獲毛利6500元。初嘗甜頭的她又繼續從協會貸了3000元,擴大養殖規模。幾年下來,汪元翠已是遠近聞名的養豬能手,也成了當地的富裕大戶。
故事之二説的是中國北方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草原一位叫斯仁達瓦的斷臂青年。他曾因斷臂而絕望,是鄂溫克旗包商村鎮銀行給他貸款振作了他,改變了他的命運。該村鎮銀行三次為其提供70萬元貸款支援,歷經十五年發展,成為當地家庭旅遊點中規模最大、客流量最多、固定資産最雄厚的一家。
這就是普惠金融中國故事。2010年以來,我們每年都彙編出版100個這樣典型的普惠金融故事。事實上,在13億人口的中國,這樣的故事每年都成千上萬地發生。
要説普惠金融中國故事,我以為,有幾點經驗值得總結。
一是作為國策。在中國,發展普惠金融不僅僅是一個金融問題、經濟問題,也是一個社會問題、政治問題,是一項關乎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型、關乎人民福祉的重大事業。
所以,普惠金融,已作為重大國策,列入了國家的重大議程。這從中國政府剛剛制定的《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可見一斑。按該規劃,到2020年,總體目標是:建立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普惠金融服務和保障體系,有效提高金融服務可得性,明顯增強人民群眾對金融服務的獲得感,顯著提升金融服務滿意度,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金融服務需求,特別是要讓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貧困人群和殘疾人、老年人等及時獲取價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務,使我國普惠金融發展水準居於國際中上游水準。
二是讓基礎金融機構網點與服務全覆蓋。截止2012年末,我國金融機構網點已覆蓋了全部縣市和絕大多數鄉鎮,金融服務已覆蓋全部鄉鎮,實現了全國所有鄉鎮的基礎金融機構、金融基礎服務全覆蓋。83%的人已經有了銀行賬戶。
截至2015年末,農村地區接入人民銀行大小額支付系統的銀行網點8.31萬個,代理銀行網點3.23萬個,合計11.54萬個,覆蓋比率94.91%。ATM和POS機在農村地區已較為普遍,使用頻率較高。其中,ATM在各類終端機具中每人平均使用頻率最高。同時,POS機的萬人擁有量超過68台。農村地區自助服務終端等創新型機具逐漸增多。截至2015年末,農村地區除ATM、POS機之外的其他自助服務終端(如多媒體終端)19.16萬台。
三是作為扶貧攻堅之利器。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6億多人擺脫貧困,普惠金融功不可沒。普惠金融之於扶貧,不同於財政或慈善扶貧,有其獨特效果。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普惠金融扶貧,因要還本付息,以迴圈使用,因此必須基於其還本付息的意願與能力,也必須教授其還本付息的意願與能力,此即普惠金融之“授人以漁”。如此則不僅讓信貸資金有去有回,得以還本付息,更強化了借貸方“以漁”的責任與能力。由此我們看到,作為普惠金融的小額信貸,支援貧困人口,改變的不僅是他們的生活,而更激發當事人自主創業、脫貧致富的激情和行動。這就形成了普惠金融與脫貧致富的正反饋良性迴圈。
舉世聞名的尤努斯的格萊珉銀行就屬於獨特的開髮式扶貧方式。1983年尤努斯在孟加拉國創建了第一代格萊珉銀行,向240萬窮人提供貸款,對窮人的收入、就業、消費和抗風險能力等經濟方面産生了積極的作用,也對窮人的健康、教育、生育、婦女權利等社會方面産生了正面的作用,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我國這些年小額信貸的發展在扶貧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效。比如,海南省農信聯社的“海南尤努斯”農村金融模式,到2016年8月底,累計發放50萬元以下農戶小額貸款252億元,貸款餘額96億元,惠及全省68萬農戶,佔海南省農戶總數57%,農戶五分之一的增收來自小額信貸的貢獻。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萬多戶,累計發放小額貸款3億多元。
我國許多地方還鎖定建檔立卡貧困戶,以小額信貸技術為主要手段,提高貧困農戶的貸款可得性,增強扶貧對象的自我發展能力,讓弱勢群體有尊嚴地享受金融服務。
我國不久前召開了扶貧開發工作會議,通過了《關於打贏扶貧攻堅戰的決定》,對“十三五”期間脫貧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如果説,未來5年中國要進一步使7000萬人口脫離貧困,那麼,也必待普惠金融扶貧的故事多多。那樣的普惠金融故事,多多益善。
四是政策鼓勵+監管要求力推大小金融機構積極為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監管部門將小微企業貸款覆蓋率、小微企業綜合金融服務覆蓋率和小微企業申貸獲得率納入監管體系,並對銀行按月進行監測、考核和通報,要求商業銀行“三個不低於”,即:在有效提高貸款增量的基礎上,努力實現小微企業貸款增速不低於各項貸款平均增速,小微企業貸款戶數不低於上年同期戶數,小微企業申貸獲得率不低於上年同期水準。截至2016年3月末,小微企業貸款較年初增加836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速13.46%,比各項貸款平均增速高0.15個百分點;小微企業貸款餘額戶數1246.22萬戶,較上年同期多117.14萬戶;小微企業申貸獲得率92.47%,較上年同期高2.29個百分點,實現了“三個不低於”目標。
五是積極借助網際網路金融為主的現代金融科技手段。網際網路金融可以突破時空局限,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資訊優勢,大幅降低成本,管控金融風險,具有長尾效應,更好解決“二八理論”中的80%部分,讓弱勢群體也能享受到充分的金融服務,因此已然成為普惠金融的利器。正是基於這種認識,中國金融業大力借助網際網路金融,發展普惠金融,方興未艾。積極運用網際網路、移動終端等新技術,通過優化業務流程、加大科技運用、增加自助機具等手段降低服務成本,提高服務效率,已見成效。
中國銀行業協會也正在探索採用“網際網路+普惠金融”的模式,通過整合系統資源,採用集約化、規模化、效益化發展思路,搭建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網際網路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在農村中小金融機構中進一步推廣直銷銀行、微信銀行、網路銀行等新型服務渠道,共用電商平臺等網際網路金融服務,提升普惠金融服務客戶體驗,拓展普惠金融服務深度和廣度,解決農村金融服務“最後一公里”的問題。推廣拎包銀行、馬背銀行等創新服務模式,解決老少邊窮、老弱病殘等特殊群體金融服務“最後一步路”的問題。
六是不斷創新針對普惠金融服務對象的金融解決方案。普惠金融的對象為弱勢群體,融資難融資貴、商業可持續性是老大難問題。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就需要金融有心人有針對性地不斷創新金融解決方案。
中國金融業近年來在這方面也有不少故事。比如成立小微企業客戶部,除在基層網點辦理小微客戶貸款外,選拔若干名優秀客戶經理,專門為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集中優勢力量服務區域內小微企業;全面推行客戶經理制,將客戶經理的業績和風險管理水準與個人收入掛鉤。針對小微企業不同層次的信貸需求,開發對接信貸産品,如業主和主要股東私人財産抵押擔保貸款、個人住房和商業門面房最高額迴圈抵押貸款、商鋪和廠房按揭貸款、“原材料供應商+産品生産者+産品銷售者+銀行”新型聯保貸款、“同類産品的生産者或銷售者+聯保保證金+銀行”聯保貸款、“AA級企業保證+小微客戶+銀行”的保證貸款、“抵押+質押+保證+銀行”組合擔保貸款等。
中國銀行業協會則每年評選服務小微企業、服務三農創新金融産品各50佳,以此激勵金融機構不斷創新普惠金融産品。各大小金融機構踴躍參評,去年有近800個産品申報。
早在2005年,聯合國就提出了“普惠金融體系”的概念,其含義是“以有效的方式使金融服務惠及每個人,尤其是那些通過傳統金融體系難以獲得金融服務的弱勢群體”。這次20國杭州峰會又通過了《G20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金磚國家普惠金融研討會接著在同樣高度重視普惠金融並卓有成效的印度召開。這表明,普惠金融已然全球重大議題且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