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文化廳關於印發《雲南省文化廳“挂包
幫、轉走訪”精準扶貧工作規劃》的通知
廳機關各處室,廳直屬各單位: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和安排,結合“挂包幫”對象的實際和需求,為了進一步明確任務目標、理清工作思路、突出重點項目、建立工作機制、落實責任分工、有序高效推進精準扶貧工作,圓滿完成扶貧攻堅任務。根據廳領導要求,現將《雲南省文化廳“挂包幫、轉走訪”精準扶貧工作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學習並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
雲南省文化廳
2016年3月2日
雲南省文化廳“挂包幫、轉走訪”
精準扶貧工作規劃
根據中共雲南省委 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舉全省之力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的意見》、中共雲南省委辦公廳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建立扶貧攻堅“領導挂點、部門包村、幹部幫戶”長效機制紮實開展“轉作風走基層訪貧困村貧困戶”工作的通知》精神和深入推進扶貧開發“63686”行動計劃的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對省文化廳扶貧工作的職責要求,為進一步明確任務目標、理清工作思路、突出重點項目、建立工作機制、落實責任分工、有序高效地推進精準扶貧工作,圓滿完成扶貧攻堅任務,結合文化廳“挂包幫”對象的實際情況和需求,特製定本規劃。
一、“挂包幫”對象的基本情況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省文化廳挂永勝縣東山鄉,包村為東山鄉牦牛坪行政村,幫戶為牦牛坪、大洋坪2個村民小組中建檔立卡的貧困戶。
(一)東山鄉基本情況。東山鄉位於永勝縣城東南88公里,直距36公里,國土總面積379.2平方公里。東與楚雄州大姚縣隔江相望,南與東風鄉山水相連,西與程海鎮接壤,北與六德、仁和相鄰,地勢西高東低,海拔1100米—3390米,相對高差2290米,山高谷深,形成典型的立體氣候,年平均氣溫13.8℃,年降雨量1220毫米。鄉人民政府駐東山村委會千旦河村民小組,海拔為2450米。全鄉轄牦牛坪、東山、向陽、河東、東江五個村民委員會,42個村民小組,70個自然村,有2402戶8250人,主要以傈僳族、彝族等少數民族為主,其中傈僳族4620人,佔總人口的56%,彝族3382人,佔總人口的41%,其他民族248人,佔總人口的3%。
東山鄉主要農作物有玉米、洋芋、蕎麥和其他雜糧,主要農特産品有核桃、花椒、白蕓豆等。群眾的收入主要靠種植業、畜牧業、山貨藥材和經濟林果業。全鄉貧困面大、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全鄉農業人口7976人,農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5445元,其中居民可支配收入2300元以下的絕對貧困人口1140戶3278人,佔農業人口的43%。
(二)牦牛坪村委會基本情況
牦牛坪村委會屬於山區,距離鄉政府所在地32公里, 國土面積86平方公里,海拔2740米,年平均氣溫10.50℃,年降水量1250毫米,適宜種植洋芋、蕎子、燕麥等農作物。有耕地2598畝,其中每人平均耕地2.8畝;有林地7659畝,森林覆蓋率達70%以上。全村轄牦牛坪、大洋坪等9個村民小組,有農戶711戶2440人,全係彝族居住區,有農業人口2163人。2014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260萬元,農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4678元。絕對貧困人口296戶,872人,佔農業人口的40%
(三)對口幫扶貧困戶基本情況
根據東山鄉政府確定的貧困戶名單,省文化廳82名幹部職工在“挂包幫、轉走訪”中結對幫扶永勝縣東山鄉牦牛坪村的牦牛坪、大洋坪2個村民小組55戶貧困戶176名群眾,按照“不脫貧、不脫鉤”的原則,進行新一輪的精準扶貧。經過前期的“轉走訪”工作,完成了進村入戶調查,完善建檔立卡資料,宣傳扶貧政策,研究制定幫扶措施,收集村情民意等工作。同時了解到,牦牛坪和大洋坪村民小組貧困面大、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所在地為自然條件惡劣的高寒山區、少數民族聚居區,地理位置偏遠、生存環境惡劣、自然資源貧乏、基礎設施薄弱、經濟結構單一、人口素質整體偏低,農戶住房條件差,生産成本高,行路難、飲水難、用電難、就學難、就醫難、增收難的問題較為突出。
二、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於精準扶貧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以 “四個切實”(切實落實領導責任、切實做到精準扶貧、切實強化社會合力、切實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為基本要求,以 “六個精準”(精準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地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為努力方向, 以“五個一批” (扶持生産發展一批、素質提升就業一批、移民搬遷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醫療救助扶持一批)為重點內容,集中力量,重點解決幫扶對象的生産生活突出困難和問題,以文化扶貧整合扶貧資源,帶動扶貧對象生産生活方式的轉變,加快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貧困村全面小康的步伐。
三、目標任務
通過對東山鄉、牦牛坪村委會以及牦牛坪與大洋坪村民小組的55戶貧困戶進行走訪調查和交流分析,全面掌握貧困人口的數量、分佈、貧困程度、致貧原因,研究制定脫貧規劃和項目,認真落實幫扶措施和幫扶責任,統籌推進,整合力量,優化扶貧資源配置,實現扶貧到鄉到村到戶,構建精準扶貧工作長效機制。力爭到2017年底,55戶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摘帽、增收的目標;2020年底,與全省一道全面完成“挂包幫”任務。 探索出“三條” 新路子:文化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增收致富的新路子,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新路子,加強邊遠山區黨組織建設的新路子; 建成四個示範點:東山鄉建成全省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示範鄉鎮,牦牛坪行政村建成基層農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示範村,牦牛坪行政村建成省級民族傳統文化生態保護區,牦牛坪行政村黨支部爭創永勝縣先進黨支部; 實現“五個一批” 成果:形成一批品牌致富産業,産生一批致富明星戶,培養一批致富帶頭人,創作一批反映鄉情民俗的優秀文藝作品,培訓一批鄉村民間骨幹文藝人才。
四、工作措施
(一)理清幫扶工作思路。根據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各州(市)履行扶貧攻堅的責任主體、工作主體、實施主體、管理主體職責,各縣(市、區)特別是貧困縣(區)黨政主要領導,作為扶貧開發的“第一責任人”。省文化廳作為挂聯永勝縣東山鄉的省級部門,要緊盯扶貧攻堅目標任務,堅持協調省級扶貧資源,整合市、縣工作合力,調動鄉、村工作積極性,集聚社會扶貧力量,發揮文化工作優勢,系統推進扶貧工作。重點幫助東山鄉完善脫貧致富發展規劃,創建全省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示範鄉鎮,加快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整鄉脫貧致富步伐;重點幫助牦牛坪行政村和牦牛坪、大洋坪村民小組,圍繞産業扶持、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公共服務社會保障、能力素質提升、文化産業開發、生態保護、加強黨組織建設等7個方面推進工作;對牦牛坪、大洋坪村民小組的55戶貧困戶重點通過推動整鄉、整村脫貧致富帶動貧困戶的脫貧致富。同時認真落實《雲南省文化廳挂聯永勝縣東山鄉及包村幫戶方案》、《雲南省文化廳領導幹部職工幫扶牦牛坪行政村貧困戶結對方案》,建立工作推進機制和考核激勵機制,確保結對幫扶貧困戶按時摘帽、脫貧、增收。
(二)建立幫扶工作機制。一是建立文化廳幫扶工作機制。堅持文化廳“挂包幫、轉走訪”領導小組總負責,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廳機關各處室按照分工積極配合,廳扶貧工作隊協調聯動,直屬各單位指導幫助,駐村扶貧指導員具體溝通和落實的工作機制; 二是建立工作指導機制。廳領導每年赴結對幫扶地指導扶貧工作2次以上;廳領導小組辦公室成員每年赴結對村工作2次以上,廳機關全體幹部職工每年赴結對戶家中不少於1次,廳派出扶貧工作隊負責人和駐村扶貧指導員實時指導挂包鄉村工作; 三是建立走訪慰問機制。建立慰問工作基金,統一管理經費和物品,在走訪幫扶以及春節、中秋等節日慰問時,開展走訪慰問貧困戶工作; 四是建立溝通協調機制。文化廳建立“挂包幫、轉走訪”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每季度召開一次會議,並加強與省、市、縣相關部門的溝通聯繫,積極爭取掛鉤永勝縣、東山鄉的省、市領導的支援幫助,加強與掛鉤永勝縣、東山鄉的省、市、縣相關部門和單位的溝通協調,優勢互補,共同推動扶貧攻堅工作; 五是建立考核激勵機制。將“挂包幫、轉走訪”工作納入廳目標管理責任考核內容,根據職責任務和分工,對文化廳各處室和全體幹部職工、廳派出扶貧工作隊和駐村扶貧指導員進行扶貧工作考核,獎優罰劣,充分運用考核結果,調動工作積極性,提升幫扶效果。
(三)紮實推進10項扶貧工作任務
1.完善發展規劃。根據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部署和精準扶貧工作的要求,圍繞省、市、縣對東山鄉、牦牛坪村的規劃定位,結合東山鄉“十三五”發展規劃和自身實際,充分發揮優勢,幫助東山鄉進一步完善發展規劃,科學制定牦牛坪村委會的扶貧工作規劃。同時,將文化廳的文化發展“十三五”規劃與東山鄉的扶貧規劃結合起來,將文化廳每年的工作計劃與牦牛坪村、大洋坪村的扶貧工作結合起來,切實增強文化廳扶貧工作的實效性。
責任處室:辦公室;配合處室:政策法規處、財務處、公共文化處
2.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根據東山鄉的整體規劃和牦牛坪村、大洋坪村的實際需求,結合文化廳的實際情況,本著量力而行、注重實效、突出重點、有序推進的原則,著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抓緊完成牦牛坪村委會的改建和物資配備工作、大洋坪村活動廣場的改建工作,為全面持久地開展幫扶工作創造條件; 二是加強文化站、文化室、農家書屋等文化設施建設,提高東山鄉、牦牛坪村、大洋坪村的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水準;三 是協調交通等部門加快推進東山鄉公路交通建設項目,向牦牛坪村、大洋坪村傾斜;四是協調加快水利設施建設,重點解決牦牛坪村、大洋坪村兩個自然村的村民飲用水問題; 五是協調加快資訊網路建設。協調市縣廣電部門,實現廣播電視村村通;協調當地電信移動等部門,加快牦牛坪村、大洋坪村的通訊網路等基礎設施建設,2020年前實現通信信號全覆蓋,引導和鼓勵農戶發展網際網路經濟; 六是協助做好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配合永勝縣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建設,切實做好安居扶貧工作。對建檔立卡對象中的危房戶,與當地黨委政府共同努力爭取五年內實現危房改造目標。同時,幫助制定傳統村落保護髮展規劃,出臺當地農耕文化保護辦法,徹底解決村容村貌問題,逐年協調解決牦牛坪村、大洋坪村的垃圾池、公廁、垃圾填埋場等環境整治項目。
責任處室:財務處;配合處室:公共文化處、非遺處、辦公室、機關黨委
3.實施産業扶持計劃。根據東山鄉以及牦牛坪村、大洋坪村的産業發展情況,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在充分調研和科學分析的基礎上,幫助牦牛坪村委會制定産業發展規劃,形成以林菌、林藥、林畜為主的林下經濟産業為主的致富産業; 二是針對當前牦牛坪村、大洋坪村的支柱産業主要是種植業和養殖業的現實,幫助兩村在優化品種、科學種養、搭建銷售平臺、規模化發展上下功夫; 三是幫助推廣“産業+基地+農戶”扶貧模式,提高貧困農民參與當地特色産業的組織程度;四是做好金融服務工作,協調金融部門加大對鄉、村及村民的貸款貼息、定額補助等,重點扶持貧困農戶發展規模種養業、農産品加工業、野生食品銷售等,鼓勵村民因地制宜發展投資少、見效快、風險小的小宗特色農産品,産生一批致富明星戶; 五是鼓勵文化産業公司、民間文化組織資本進入東山鄉和牦牛坪村、大洋坪村開展産業開發,鼓勵支援企業和單位到東山鄉和牦牛坪村、大洋坪村建立生産基地;逐步形成當地農業品牌産業群,幫助當地創建1—2個名牌産品;指導文化旅遊資源開發和服務業的發展,通過多種途徑促進就業,實現農民增收。
責任處室:産業處;配合處室:財務處、公共文化處、辦公室
4.創建全省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示範鄉鎮。以貫徹落實《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為契機,借鑒創建國家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項目)的成功經驗,結合我省文化建設發展“十三五”規劃和精準扶貧工作部署,指導幫助東山鄉制定創建全省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示範鄉鎮的規劃和實施辦法,積極探索在貧困民族地區開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新路子。力爭到2020年,使東山鄉創建為全省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示範鄉鎮,牦牛坪行政村創建為基層農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示範村。
責任處室:公共文化處;配合處室:財務處、藝術處、法規處
5.實施素質能力提升計劃。牦牛坪村、大洋坪村的貧困戶多,貧困面廣,幫扶難度大雖然原因很多,但村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低,能力素質整體偏低是一個關鍵原因。因此,要將素質能力提升作為幫扶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強與省、市、縣教育主管部門的聯繫協調,爭取政策支援,讓貧困戶家庭學生不失學、不輟學;動員和整合全系統的力量,為對口幫扶貧困家庭的學生進行助學補助和升學獎勵; 二是充分利用全省文化系統的教育培訓資源,通過舉辦培訓班、到府服務、網路指導等多種方式,為牦牛坪村、大洋坪村基層幹部、專業人員的素質、技能培訓創造條件; 三是積極協調省市縣人社等部門加大對牦牛坪村、大洋坪村貧困人口的職業技能培訓力度,加強就業指導,搭建就業平臺,建立各級就業渠道,積極選送人員到有條件的文化企業、文化産業基地就業,培養一批致富帶頭人。
責任處室:人事處;配合處室:機關黨委、財務處
6.提升社會保障能力。認真研究國家和省、市、縣的公共服務社會保障工作政策,用足用好各項制度規定。一 是協調上級衛生部門,提供相應支援,爭取在牦牛坪村、大洋坪村建立達標的衛生室,提高公共衛生均等化服務水準; 二是指導牦牛坪、大洋坪村民小組充分利用現有文化場所,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準;三是對牦牛坪村、大洋坪村結對幫扶戶因災、因病、因學和突發事故等導致家庭基本生活困難的貧困戶,給予一次性困難救助; 四是有效整合社會力量,發揮好對口幫扶作用。
責任處室:機關黨委;配合處室:人事處、財務處、辦公室
7.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將文化扶貧作為精準扶貧的一項重要內容,將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作為建設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舉措,統籌推進。一 是做好政策支援。發揮文化系統的優勢,將省、市、縣文化資源有序地向東山鄉傾斜,加大文化人才的培養力度,逐年加大投入,為東山鄉打造一支百名鄉村文藝骨幹人才隊伍,提升對口幫扶地的文化服務水準; 二是抓好文化交流活動。組織各級文藝團隊開展送文化下鄉到村入戶活動,把群眾喜愛的優秀文藝作品送到鄉、村,同時,幫助當地群眾組織排練文藝作品,到省、市、縣進行交流演出,解決當地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貧乏的問題; 三是實施文藝創作計劃。結合當地民族風俗特點,組織文藝專家學者深入調研挖掘,創作一批反映當地民族風俗特點的優秀文藝作品,提升當地文化的知名度和群眾的文化自信心。
責任處室:藝術處;配合處室:公共文化處、人事處
8.創建民族傳統文化生態保護區。東山鄉雖然地處自然條件惡劣的高寒山區、自然資源貧乏、基礎設施薄弱、經濟結構單一,但東山鄉所屬的牦牛坪行政村,森林覆蓋率較高,山清水秀,又是少數民族聚居區,民族文化資源豐富,生態文化環境較好,文化廳對口幫扶的貧困戶均在這裡。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部署和要求,系統規劃,將牦牛坪村創建為省級民族傳統文化生態保護區,以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為載體,在扶貧開發過程中既加強民族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又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積極引導當地群眾搞好庭園綠化美化,為山區扶貧工作和新農村建設探索一條新路子。
責任處室:非遺處;配合處室:公共文化處、財務處
9.加強文物遺産的保護和傳承。東山鄉文化底蘊深厚,民族文化遺産豐富,需要在保護的基礎上不斷傳承發展,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 一是協助永勝縣對東山鄉文化遺産資源進行調查分析,全面掌握情況,制定保護傳承的規劃和措施;二是指導市、縣文化部門對當地傈僳族、彝族文化進行研究,重點對傈僳族、彝族的歌舞文化和服飾文化以及彝族“十月太陽曆”等項目進行專項研究,進一步整理和挖掘當地民族文化的精髓; 三是對轄區內年代久遠的岩畫遺址進行保護和研究,開展學術研討,制定科學的保護方案,提升文物遺産價值。
責任處室:文物處;配合處室:非遺處、博物館處
10.創建先進黨支部。黨組織的領導是精準扶貧工作順利實施,取得實效的重要保證;牦牛坪村、大洋坪村的脫貧致富離不開一個堅強有力黨支部的領導。因此,建設一個組織健全、領導有力、思路清晰、群眾認可的黨支部就非常重要。 一是加強與東山鄉黨委的溝通,配齊配強牦牛坪村黨支部班子,為推進工作奠定基礎;二是充分發揮文化廳黨建工作優勢,加強指導培訓,協助當地組織人事部門從廳機關及直屬企事業單位選派的幹部中推薦優秀黨員到扶貧村任第一書記。緊緊圍繞扶貧攻堅任務,指導黨支部加強思想、組織、作風、制度和廉政建設,進一步促進村“兩委”建設,形成推動脫貧致富的工作合力; 三是結合牦牛坪村和精準扶貧工作實際,與東山鄉黨委一起指導牦牛坪村黨支部開展爭創先進黨支部活動,指導制定創建規劃和措施,力爭到2020年爭創永勝縣先進黨支部。
責任處室:機關黨委;配合處室:人事處、監察室
五、實施步驟
(一)建檔立卡(2015年 8月—2015年 11月)。開展“挂包幫、轉走訪”實地調研和對口幫扶戶的走訪慰問工作,加強文化廳與市、縣、鄉黨政領導班子和相關部門的對接聯繫和座談交流,進行全面摸底調查,掌握詳盡的扶貧攻堅數據和材料,建檔立卡,以相關扶貧資訊網路為依託,及時更新扶貧攻堅數據,上報精準扶貧進展情況。
(二)分類規劃(2015年 11月—2016年 1月)。依據“轉走訪”和建檔立卡成果,結合東山鄉和牦牛坪行政村實際,2015年12月底前制定《雲南省文化廳“挂包幫、轉走訪”精準扶貧工作規劃》;2016年1月底前,協助和指導東山鄉、牦牛坪村完善扶貧工作規劃、計劃;文化廳各責任處室根據《雲南省文化廳“挂包幫、轉走訪”精準扶貧工作規劃》的要求和分工,制定具體實施計劃,並明確縣到2017年,省到2020年的分步推進計劃。
(三)精準扶持(2015年 11月—2020年 12月)。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關精準扶貧工作的精神和要求,按照《雲南省文化廳“挂包幫、轉走訪”精準扶貧工作規劃》的部署,突出10項重點工作任務,有計劃有步驟推進落實;要堅持和完善工作機制,嚴格落實責任和要求,按照路線圖和時間表紮實推進工作;要加強駐村扶貧,做好結對幫扶,落實幫扶計劃,實行量化考核,建立專門臺賬,不脫貧不脫鉤。
(四)督促考核(2015年 11月—2020年 12月)。文化廳“挂包幫、轉走訪”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建立考核激勵機制,加強對各處室和幹部個人結對幫扶工作的責任制考核,每年進行一次總結表彰;圍繞目標任務和時間進度,加強過程督查,督查情況納入年終考核,考核結果作為評先評優和通報批評的依據。
六、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文化廳黨組將“挂包幫、轉走訪”精準扶貧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加強組織領導,定期研究解決重要問題。文化廳“挂包幫、轉走訪” 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要認真組織落實《雲南省文化廳挂聯永勝縣東山鄉及包村幫戶方案》、《雲南省文化廳領導幹部職工幫扶牦牛坪行政村貧困戶結對方案》和《雲南省文化廳“挂包幫、轉走訪”精準扶貧工作規劃》,確保精準扶貧工作取得實效。文化廳“挂包幫、轉走訪” 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認真落實有關工作機制,加強統籌協調,了解掌握全面情況,及時提出工作建議和措施,確保精準扶貧工作有序推進。文化廳各處室、各單位要根據廳黨組的部署和任務分工,認真組織落實扶貧工作計劃和措施,確保按期完成“挂包幫、轉走訪”精準扶貧任務。
(二)細化扶貧責任。堅持當地黨委政府主導、省文化廳全力支援配合的精準扶貧攻堅思路,加強與省、市、縣、鄉黨委政府和扶貧部門的溝通對接,進一步鞏固和健全政府、市場、社會相互支撐,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東山鄉黨委政府具體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的扶貧開發工作,文化廳主要幫助當地協調省、市、縣相關部門的資金、項目和政策支援等。同時,充分發揮文化系統優勢和特點,做到項目優先安排、資金優先保障、工作優先對接、措施優先落實,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堅決打贏扶貧攻堅這場硬仗,圓滿完成省委省政府交給的任務,實現文化扶貧工作目標。
(三)全程精準管理。省文化廳在推進東山鄉和牦牛坪村精準扶貧攻堅、結對幫扶困難群眾過程中要做到四個精準:即, 精準識別。通過申請評議、公示公告、抽檢核查、資訊錄入等步驟,將牦牛坪村貧困人口的各類資訊識別出來,並建檔立卡。 精準幫扶。深入分析東山鄉、牦牛坪村和貧困人口致貧原因,落實幫扶措施及幫扶責任人,根據挂鄉、包村、幫戶的一系列要求制定幫扶計劃,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精準管理。對扶貧對象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監測,及時上報扶貧工作資訊,實時反映幫扶情況,實現扶貧對象的動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