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天才”少女、留學生,帶著這些標簽,19歲的東北小姑娘張棲菁已然是大家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如今,她身上的標簽又多了一個——第31屆裏約夏季奧運會國際志願者。
張棲菁,遼寧鞍山人,16歲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語言大學葡萄牙語專業,在校期間成績名列班級前兩位。因為成績優秀,大二、大三被分別派往澳門和葡萄牙深造學習。留學期間,她一直從事志願服務工作,幫助老人、看望兒童、在小學教中文,積攢了豐富的志願服務經驗。也正是如此,讓她對志願服務産生了濃厚的感情。
張棲菁告訴中國網記者,她覺得志願服務不僅是服務他人,更是在幫助自己。“因為你會遇到不同的人,聽到他們不一樣的故事。尤其是他們中的很多人可能過得並不好,可他們依舊樂觀、積極,並且很樂意得到你的幫助。在這期間,得到的不僅是被他人需要的滿足感,更是自我價值提升的一種體驗。”讓自己對生活充滿自信,這是志願服務最吸引她的地方。
2014年8月下旬,巴西奧組委通過官網發佈了志願者招募的消息,張棲菁毫不猶豫地報了名。在進行了一系列網申、筆試、面試以後,她成為了第一批被錄取的志願者。不過,申請志願者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網路面試時,由於我所學的是歐洲葡萄牙語,與巴西葡萄牙語有些口語上的差異,所以第一次的面試並不順利。但我不想就此放棄,在經過了5個月的自我學習以後,我再次申請了二次網路面試,終於成功”。
這次的裏約奧運會,張棲菁用“紀念”、“挑戰”、“冒險”這三個詞形容。她説,每一次的志願服務都帶給她不同的感受。奧運會志願者的工作與以往不同,工作強度更大,每天平均要工作9個小時。由於工作的特殊性,9小時幾乎都站在那裏,要不停與人交流。一天下來腿酸口乾,比平時要累很多。但她覺得很開心,因為自己的價值得到了體現。畢竟服務的受眾更廣,不止是本地人,還有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國家的人,這是平時的志願活動經歷不到的。
這次的裏約奧運會,張棲菁被分配到沙排場館工作。沙排在巴西是很熱門的項目,即使是資格賽,也幾乎場場爆滿,對於志願者來説工作量極大。記者了解到,志願服務者分為三級,team member——team leader——協調員,作為沙排志願服務的team leader(團隊領導者),除了完成自己的工作以外,還要分配team member的工作,包括站在哪,具體做什麼,當他們遇到問題時,及時將問題反饋給協調員並儘快予以解決。當一天的工作結束以後,還要負責與下一個班次的同事交接工作,這樣一個“承上啟下”的角色讓工作充滿了挑戰。
這屆的裏約奧運會,安保問題一直是大眾關注的焦點。張棲菁的母親在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時説:“在得知孩子要去裏約做志願者時挺開心的,覺得這是個鍛鍊的機會。可看到網上那麼多報道安全問題、安保問題的新聞後就很擔心,一度想讓孩子放棄。孩子的堅持讓我們感動。多年在外留學的經歷,我們相信她的判斷力。最大的鼓勵就是支援!我們雖然時刻擔心孩子在裏約的一舉一動,但我們還是相信孩子可以的。”家人的支援是最大的動力,“每天都會跟家裏微信、視頻報平安。”張棲菁説。“巴西人超級熱情,就是在地鐵站看站牌也會當地人熱情的來詢問是否需要幫忙。如果你在街上看手機,也會有人好心善意的上來提醒,看手機不安全,要把手機放回去。”
來到裏約的中國志願者約有200多人,他們是從3204個報名者中選出的佼佼者。他們的工作包括為中國代表團服務、指路、在場館外掃描證件、醫療、在機場服務、服務觀眾、翻譯等。每個人的工作時間也不同,最早的早上6:30便開始,而最晚的要工作到淩晨3點。 “比如我,這兩個工作時間都做過,但是很值得”。中國志願者的分佈很分散,為了配合工作,幾乎每個場館都有他們的身影。但每個場館人都不多,中國志願者常常要“單打獨鬥”。他們有一個微信群,大家每天在裏面分享工作趣聞,互相調侃,請教問題,雖然大多數人都從未見過對方,但就像一個大家庭一樣。
“奧運志願者要自行承擔路費、食宿費”、“志願者們都好有錢”這樣的消息曾引人關注,中國網記者求證這一消息,她表示的確要自行承擔費用,但志願者都很有錢的説法不免有些偏激。對於住宿,奧組委會幫忙聯繫一些有房源的機構並郵件通知志願者可以在這些機構上訂房,房價也因人、因地而異。據了解,志願者們根據自身條件可以做出相應選擇,有8人租住一棟別墅7000元/人,也有1人住富人區房價18天9000元的。對於吃飯問題,如果志願者當天有志願服務活動,白天工作奧組委會提供午飯,晚上工作則提供晚飯,其餘兩餐要自行解決。
張棲菁表示,能夠來到巴西做志願者的人,對這些不會很在意,但並不表示大家不在乎金錢,而是心裏更嚮往奧運會,更嚮往志願服務精神,更想把中國志願者的精神帶到世界,讓世人在如此大的盛會上看到中國志願者的身影,讓中國志願者的身影在志願服務這個名目下畫上一筆。(文/吳佳潼攝/劉教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