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訊 近日,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青海省人民政府聯合發佈了《“十三五”科技援青規劃》,明確將利用5年時間,整合科技力量,支撐引領青海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與民生改善。
根據該《規劃》,今後5年將重點從五個方面推動科技援青工作。一是探索建立適用於青海不同類型生態系統功能恢復和持續改善的技術模式,為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和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提供技術支撐和服務,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上臺階。二是聯合攻克一批制約産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加快推動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新興産業形成新優勢,鹽湖化工、電解鋁等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太陽能科技創新基地和鋰鎂産業科技創新基地能力提升,支撐重點産業創新發展。三是鼓勵省外科研院所、高校、企業與藏區相應單位建立對口幫扶或合作機制,圍繞地方特色産業和區域經濟發展,強化先進適用技術在基層的轉化、示範、推廣和應用,提升基層科技創新和服務水準。四是結合國家農村資訊化示範省和農業科技園區、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加快改變傳統的農牧業生産模式,走綠色、智慧、集約、高端的發展道路,推進農牧業轉型升級。五是針對包蟲病等地方病進行聯合攻關,推廣科技精準扶貧模式,支援文化旅遊發展,在各州通過聯合支援的方式建設一批高原現代科技生態園,讓科技成果惠及民生。
據了解,自2014年7月啟動科技援青工作以來,組織對口援青的省市科技部門通過科技立項、技術支援、人才培訓等方式,不斷加大科技對口支援力度,初步建立了國家支援、對口支援和促進技術轉移“三位一體”有機結合的科技援青機制。同時,從優勢互補和區域援助便利考慮,又新增廣東、四川、湖北、安徽、陜西、甘肅等6省加入科技援青隊伍,形成了“5(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青海省政府)+6(6個對口省市)+6(新增6省)”的科技援青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