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視覺太極”公益互動體驗拉開帷幕

發佈時間: 2016-08-10 13:25:25 | 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 王玉瑩 | 責任編輯: 石璐

關鍵詞: 太極,非視覺,公益,夏令營,兒慈會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8月9日,“俠友心•太極夢”系列公益活動開幕式在北京舉行,受到“非視覺太極”項目幫助的39名兒童相聚在王府井新燕莎金街購物廣場,參加活動並參觀了公益攝影展。

活動現場,視障、聽障、留守孩子們一起為所有觀眾表演了刻苦排練的節目:孩子們腰部一開一合,配合著呼吸鼓蕩,襠胯在不斷地旋轉,充分展現出所學太極的功夫內涵。節目以古樸的《出塞》開始,以俠友太極七勢拳結尾。孩子們的精彩表現和憨萌姿態,贏得了陣陣掌聲。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些心懷夢想的孩子,很多都是第一次來京。為期8天的“非視覺太極”公益夏令營期間,他們除了學習太極,還將遊覽故宮、國家博物館、天壇等首都名勝,還參觀鈞天坊,了解中國最古老的傳統樂器之一的古琴。

開幕式上,中華兒慈會理事長兼秘書長王林在致辭中説道,中華兒慈會堅持“以慈為懷 從善如流 呵護未來 促進和諧”的宗旨,成立六年來就住了一百餘萬名兒童,至今籌集善款額超過七億元。同時,“俠友心太極夢”項目是由中華兒慈會童緣聯勸項目資助下,逐漸成長為一個獨立的項目。童緣項目是中華兒慈會推出的資助型、支援型項目,通過資助民間公益項目、支援公益組織聯合勸募、開展各類兒童公益活動、建立公益實踐基地、開展公益組織能力建設培訓等方式,支援民間公益組織的成長,從而幫助到各類困境兒童。幾年來,通過中華兒慈會募集的善款,童緣項目已經陸續資助了214個公益項目,支援了49家公益組織開展聯合勸募工作,開展超過300余次的公益活動,吸引了8萬餘志願者投入22余萬小時的志願服務。

俠友書院萬周迎院長在致辭中表示,通過努力,俠友新社成為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童緣”項目執行機構。之後,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援下,俠友新社在北京朝陽區三元橋北的鳳凰城創建了俠友太極書院。俠友太極助盲項目成為中華兒慈會合作項目後,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這裡環境優美,安靜舒適。以傳統太極拳、傳統文化及傳統中醫為媒介,俠友太極書院是一個健康友好的殘健互助交流平臺。俠友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為盲人和其他殘障人士探索一條自尊自立自強的發展模式,在這裡大家各自做自己擅長的事,優勢互補,共同努力創造高品質的生活品質和陽光的生活態度。此外,萬院長還特別感謝了中華兒慈會童緣項目給他們提供的啟動資金9萬元,幫助他們在項目啟動之初提供的大力幫助,也希望童緣項目可以幫助更多愛心組織穩步發展。

記者獲悉,從8月1日開始,以“非視覺太極”為主題的系列公益活動在北京王府井新燕莎金街購物廣場七層舉辦。活動包括“非視覺太極”攝影展、“非視覺太極”夏令營、VR視頻體驗及國學主題沙龍等。本次公益系列活動由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俠友太極書院”籌劃,面向公眾免費開放,活動持續至31日,為期一個月。

相關閱讀:非視覺太極

非視覺太極,顧名思義,顛覆傳統的以視覺為主要接受和參照途徑的學習方式,通過聆聽、觸摸和用心對比、感受等其他感官及體會方式學習太極拳,即:以用心感受和用身體平衡的力量來替代視覺參照的教學方式。這個教學過程,稱之為“非視覺太極”。這個概念最先來自俠友的太極助盲教學實踐,但是其一直強調的太極拳學習中的非視覺性並不僅僅限于盲人群體。

視覺只是一個學習的通道,而將拳法要領通過身體動作正確體現、建立身體感覺和要領之間的直接關聯,這才是最重要的。“非視覺太極”可以最大可能地去除個人技能和門派的束縛,讓習練者順利地回到太極的根本上去。同時去除身心的僵硬和執著,將流於表演和有意做作的東西通過練習化掉。所以,“非視覺太極”體現一種平等的精神,用規範和要領來替代明師的作用,降低了太極拳入門的門檻,讓更多人甚至盲人也能順利地踏入太極的大門。

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

 
夏令營

集體合影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