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綿陽“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

發佈時間: 2016-08-01 10:53:28 | 來源: 四川經濟日報 | 作者: 任毅 何亞君 | 責任編輯: 石璐

關鍵詞: 貧困村,龍門山區,滴灌,發力,大水

(原題:從“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 綿陽脫貧攻堅持續發力)

3.6萬人精準脫貧、96個貧困村“摘帽”,這是綿陽市2016年年度目標任務。

自去年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召開以來,脫貧攻堅戰的衝鋒號已在全國吹響。在這場攻堅戰中,綿陽把秦巴山片區、龍門山區高山區、丘陵地區旱山區作為主戰場,把北川、平武和全市丘區脫貧攻堅示範區作為主陣地,聚焦“六個精準”,聚力“五個一批”,打好“3+10”政策組合拳,匯聚專項、行業、社會扶貧合力,在産業扶貧、新村扶貧、電商扶貧、丘區扶貧、生態扶貧等方面進行有益探索,形成特色。

2015年,綿陽共投入扶貧資金30097.91萬元,精準減少農村貧困人口45794人,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按照規劃,到2020年,綿陽將實現16.414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貧困農民群眾每人平均純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確保提前一年實現全面小康。

觀念要“突圍” 才能就地“掘金”

五年集中攻堅,一年鞏固提升,將脫貧攻堅作為全市第一民生工程

去年底,中央、省關於扶貧開發、脫貧攻堅的會議相繼召開。今年1月,綿陽市脫貧攻堅工作會召開,會議提出,今年要按照“六個精準”的總體要求,集全市之力,行非常之策,抓好“五個一批”、“10個專項計劃”的落實。

而在去年,來綿履新不久的市委書記彭宇行在市委常委會上,對綿陽市扶貧攻堅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我們要堅持整體推進與精準扶貧相結合、輸血與造血相結合的思路,主動做好扶貧攻堅,努力奪取脫貧奔康的全面勝利。”

做到幸福美麗綿陽不落下一戶一人,不僅是一句口號。按照“五年集中攻堅、一年鞏固提升”的要求,綿陽市委、市政府將脫貧攻堅工作作為全市第一民生工程。市委六屆九次全會作出《關於決戰決勝堅決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確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提出確保在全省率先實現全面小康。隨後,出臺了貫徹落實《決定》分工方案,制定了“10個專項扶貧實施計劃”,初步形成全市“3+10”脫貧攻堅政策組合拳。

“像考核經濟發展一樣考核脫貧攻堅”,將減貧任務與政績掛鉤。去年底,省政府與全省21個市(州)首次簽訂減貧目標責任書。在省考核貧困縣的基礎上,綿陽市把脫貧成效考核擴展到各縣市區和市級相關部門,出臺《綿陽市各縣市區脫貧攻堅工作成效考核辦法》《綿陽市市級部門脫貧攻堅工作考核辦法》,實行“一票否決制”和末位責任追究制。同時,市縣鄉村層層簽訂《脫貧攻堅責任書》,市級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均成立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構建主要領導親自推動、分管領導靠前指揮、相關部門通力協作、市縣鄉(鎮)村四級聯動的脫貧攻堅落實推進體系。目前,全市9個縣(市區)、177個貧困村所在鄉鎮均成立了由黨委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脫貧攻堅領導小組。

在推進扶貧攻堅進程中,綿陽市歷來堅持開髮式扶貧方針,以産業培育為重點,以推廣農村實用科學技術為核心,大力實施科技扶貧開發。

據統計,“十二五”期間,全市共投入扶貧資金86075萬元,農村貧困人口從“十二五”之初的71.0943萬人減少到12.0128萬人,貧困發生率從17.9%下降到目前的3%左右,下降14.9個百分點。

目標要“精準” 脫貧不讓一人掉隊

建立貧困戶識別負面清單,網際網路+扶貧,用眾籌方式凝聚脫貧攻堅合力

“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動力強不強,四看家中有沒有讀書郎”。

為精準扶貧,去年歲末,在綿陽市政府舉行的脫貧工作座談會上,綿陽市委副書記、市長劉超將北川鳳陽村的貧困戶楊忠平等請到會場,與受邀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基層工作者、貧困村支部書記等一道共商脫貧之策,在問計於民與問需於民中,讓政府的決策與民眾的關切對焦。

識真貧、扶真貧、真扶貧。綿陽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進行逐戶收集、核對,整理基礎數據,會同人社、民政等部門進一步核實就業扶持資訊。今年一季度以來,綿陽將“六有”工作列入脫貧攻堅第一季度重要任務,先後組織召開722次、3935人次參加的鄉鎮、村業務培訓會。出動187人次分階段開展3次督查,採取集中、分散、小區域分片區等錄入方式,確保全市16.414萬貧困對象準確錄入。

“在完成‘六有’資訊系統平臺建設的基礎上,我們對扶貧對象實行動態管理,為精準識別打補丁。”綿陽市扶貧移民工作局相關領導介紹,建立了《貧困戶識別負面清單》和貧困戶收入支出臺賬,定期組織比對、排查和核實。

同時,全市37名市級領導、95個市級部門組成51個工作組聯繫精準扶貧,選派520名黨員幹部到貧困村任第一書記,協助制定幫扶規劃和脫貧臺賬。目前,全市“兩本賬”已覆蓋全部貧困戶和貧困人口。“綿陽市用‘負面清單’為精準識別打補丁”的做法也受到省脫貧辦高度肯定,以專題簡報的方式印發全省。

目前,綿陽市“1431”脫貧攻堅管理服務平臺正在上下運作測試。這套包含了1個平臺、4個欄目、3個終端、1支隊伍的網路平臺,正是綿陽利用“網際網路+扶貧”統籌合力的創新舉措之一,突出多元參與,用眾籌的方式創新社會扶貧。

“平臺統計數據資訊、欄目發佈項目需求、終端實現同步追蹤、志願隊伍參與具體執行。”據介紹,在“扶貧超市”欄目中,可通過網站、微信公眾號、微網志,將貧困村、貧困戶的需求挂網,實現慈善的私人定制化和幫扶B2C(企業對個人)、C2C(個人對個人)模式。同時,該平臺具備線上線下無縫銜接,群眾可實時監督項目資金、參與扶貧志願活動。

夯實硬體,就是打牢脫貧攻堅基礎。綿陽把交通攻堅大會戰的戰場延伸到農村,開建九綿、綿西高速公路,改建幹線道路4條。同時,投入資金4億余元,暢通貧困村農村資訊網路;建立醫藥愛心扶貧基金1520萬元;秋季學期起對在讀建檔立卡貧困戶本專科生每年補助4000元;每年拿出2.4億元,實現20萬名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學生免費午餐計劃全覆蓋……政府通過發揮樞紐用,把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凝聚成脫貧攻堅的合力。

輸血+造血 産業承載小康夢

創新社會組織培育和參與扶貧模式,調動社會多元力量帶動貧困群眾脫貧

斬斷窮根,關鍵還得靠産業培育。以産業發展帶動貧困戶脫貧,成為各方發力的重點。脫貧攻堅,必鬚髮揮基層幹部群眾的首創精神。

綿陽市梓潼縣引進泰國正大集團,在該縣發展5000頭種豬場5個,帶動農戶發展代養場250個,打造集生豬養殖、飼料、屠宰、深加工為一體的全産業鏈。與其他的合作模式稍有不同,貧困戶可以將扶貧貸款折股入社、按股分紅。就算是普通養殖戶,也在産業鏈中扮演了主人翁的角色。

“政府+龍頭企業、金融、合作社、農場主、貧困戶,發揮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創新推廣股份合作、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利益兜底、二次分紅等産業發展新機制。”據統計,在“1+5”産業扶貧模式下,已帶動當地500余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鐵騎力士集團利用平武自然環境優勢,在仙坪等貧困村建立綠色蛋雞養殖基地;正大集團與北川通口萬畝獼猴桃基地合作,組織貧困戶建立小型生態環保生豬代養場;安州區紅心獼猴桃種植專業合作社為種植紅心獼猴桃的貧困戶提供“紅心”品牌銷售……通過創新社會組織培育和參與扶貧模式,建立脫貧奔康産業促進會,逐步完成由脫貧操作者到規劃者的身份轉變。目前,綿陽市通過專業扶貧、企業扶貧、合作社扶貧、社會組織扶貧等模式,已將産業覆蓋貧困村349個、貧困戶13982戶、37587人,分別佔全市貧困村、貧困人口的67.1%、31.6%。

如何將分散的産業資源集聚,加強市場供需雙方的資訊交流,對脫貧奔康至關重要。對此,綿陽市成立脫貧奔康就業創業促進會,將企業、基地、合作社等用工資訊和貧困群眾務工需要進行整合、發佈、對接,由幫扶幹部、扶貧志願者穿針引線,為貧困群眾工資性收入增長創造條件。

今年,綿陽全市財政預算扶貧專項資金1.5億元、增長75%,具體投入到貧困村、貧困戶幫扶項目資金10.2億元。編制完成“10個專項實施計劃”年度工作方案,涉及資金140余億元。同時,將涉農小額信貸納入政策性擔保範圍,全年將投放相關信貸30億元以上。這一舉措,也正是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中關於“加大財政扶貧投入力度”的深入貫徹。

脫貧攻堅路上,“綿陽腳步”鏗鏘有力。貧窮不是不可改變的命運,在各級黨員幹部和廣大貧困群眾的共同努力下,一個個“貧困村”,正經歷著翻天覆地的巨變,闊步朝著“小康村”邁進。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