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XIN公益會:慈善在給予 公益在參與

發佈時間: 2016-07-11 08:56:51 | 來源: 新華社 | 作者: 張遙 張璇 熊茂伶 | 責任編輯: 石璐

關鍵詞: 公益,留守兒童,XIN,做公益,壹基金,聯合國,潘基文,阿裏,馬雲,中國社科院,基金,微電影

新華網杭州7月10日新媒體專電(記者張遙 張璇 熊茂伶)“慈善在於給予,公益在於參與。未必每個人都有能力做慈善,但人人都應該可以參與公益。”來自國內外的公益人士搭起平臺,探討公益如何讓多方參與。

10日在杭州落幕的首屆“全球XIN公益大會”,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英國前首相戈登·布朗、“姚基金”創始人姚明、“壹基金”創始人李連杰、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以及眾多草根公益人士展開探討。

缺錢還是缺時間?大會倡導“人人公益”

由杭州市人民政府、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主辦的這場大會,一開場,關於“慈善”和“公益”的區別,成了議論的焦點。

中國社科院發佈的《中國慈善發展報告(2016)》稱,2015年全國登記註冊志願者超過1億人,志願者人數與捐贈率總體逐年增長。不過,公益和慈善對許多人來説仍然是和自己有點距離的事。

在馬雲看來,公益需要錢,但是光有錢遠遠不夠。慈善在於給予,可能以給錢為主,而公益需要花出時間、激情、智慧。未必每個人都有能力去做慈善,但是每個人都應該可以參與公益。

一些公益“草根”人物用自己的行動給出了答案。愛心人士杜爽等人發起的“新1001夜”項目,在農村地區推廣睡前故事,嘗試為留守兒童帶來心靈上的安撫。一位畫家在寫生時被8歲的小孩觸動,開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為農村孩子圓夢。一位58歲的商人加入鶴慶西草海自然保護中心,拿著微薄的工資,保護他心中這塊世界上最美的地方。

在阿里巴巴,每年千分之三的營業額作為公益基金用於環境保護,每名員工每年花3小時做公益。這個決定的觸發點是幾年前的一件小事:公司從錢塘江北面搬到南岸,做了個活動,讓一些員工接力游泳過江,結果上岸時,員工身上挂著五顏六色的塑膠袋和殘渣。這讓他們開始考慮,“如果世界不夠好,你即使過得再好都沒有意義”。

與會人士認為,儘管中國公益慈善事業起步較晚,但在參與意識、法律法規等制度建設上已有邁步。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大會演講中肯定了中國為促進公益事業發展作出的努力。他表示,公益是社會經濟轉型的驅動力,期待崛起的中國公益事業為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注入動力。

“公益+教育”成焦點:用善意影響下一代

環保、醫療健康、基礎建設……公益能“+”的領域有很多,但在這些公益人士眼裏,當前最受關注的,仍然是教育。

來自姚基金的微電影《星空下的籃架》引起了關注。姚明説,姚基金的一個重要項目就是姚基金希望小學籃球季,體育在過去很多年裏被過度地理解為是一種競技、比賽、競爭,實際上應該解釋為教育,以體育鍛鍊的方式教育人類成長,“以體育人”。

“當我幫助更多人獲得教育,他們在網上表示感謝,這種感覺非常好也很奇妙。所以後來我辭去了工作,專心做可汗學院。我的目標是提供世界級免費的教育。”可汗學院創始人薩爾曼·可汗説,現在的教育,要被稱為好的教育,還有很大差距。我們有機會讓教育成為全世界最重要的話題。

馬雲公益基金會的關注點同樣是教育。馬雲在會上宣佈,基金會的“鄉村教師計劃”拓展到“鄉村校長計劃”,預計10年投入約兩億元,尋找、支援中國優秀鄉村校長,希望通過對校長的培訓,更好地影響老師,從而影響無數年輕人。

在英國前首相戈登·布朗看來,如果想要真正脫貧,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能夠使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每個孩子都應該享有教育的機會,能夠使得他們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個人。

人才和制度建設待探討 技術提供新渠道

從事公益的人們看來,在人才管理、制度完善等方面,公益事業才剛剛起步,仍在探索中。

“壹基金”創始人李連杰認為,公益事業的志願者保險缺失是目前的一大隱患。“壹基金”的志願者參與大量的救災,他很擔憂,因為志願者們沒有意外保險。希望能夠運用網際網路平臺,儘快完善志願者的保險體系。

現行的《基金會管理條例》規定,基金會管理成本不超過年度總支出的10%。姚明等人表示,實際操作上難以做到。管理人才的專業性很重要,靠理想、夢想做公益的人,往往是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再回過頭去做的。而職業化的公益人才,需要基礎層面的人才吸引。

新技術發展也讓一些人看到了機遇。臉書公司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在發來的大會視頻裏表示,他的公益理念是投資于成千上萬的人才和技術,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創造工具,在平臺上提供溝通、連接和組織,讓人們能夠在任何角落,為不同的公益事業奉獻。

“我希望通過軟體能夠在每個國家創造內容,為教師創造工具,為父母創造工具,服務於不同的科學主題。我希望全世界每一個人,在接入教育的步伐上能保持一致。”薩爾曼·可汗説。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