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私人訂制”加速畢節精準脫貧

發佈時間: 2016-07-07 09:44:10 | 來源: 新華社 | 作者: 駱飛 胡星 | 責任編輯: 石璐

關鍵詞: 貧困戶,扶貧政策,雙元村,套餐,貴州畢節市,精準扶貧,脫貧攻堅,私人定制

(原題:(領航新征程·看新風)“私人訂制”扶貧套餐——精準扶貧加速貴州畢節脫貧步伐)

新華社貴陽7月7日電(記者駱飛、胡星)“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薄走泥丸。”當年長征路上,紅軍指戰員翻越磅薄險峻的烏蒙山區,不畏艱難,樂觀豪邁。

如今,一場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戰正在位於烏蒙山集中特困連片地區的貴州省畢節市打響,而當年“紅軍不怕遠征難”的長征精神激勵著當地一代代人決戰貧困,他們創新扶貧模式,推出“私人訂制”扶貧套餐,探索精準脫貧新路徑。

7月盛夏,海拔近2000米的畢節市七星關區涼風陣陣。一大清早,七星關區野角鄉的村民孫先虎便上山割草,作為貧困戶,他並未顯得消沉,因為家裏養的牛是他脫貧的希望。

“以前都是到處打零工,一家人生活困難,但現在政策幫扶,能養牛賺錢。”談到變化,孫先虎笑著説,“我選的‘養牛套餐’,買牛獲得2.4萬元的貼息貸款,自己掏了2000元。”

在孫先虎家的牛圈中,兩頭能繁母牛正悠閒地吃草。養牛脫貧,他算了筆賬:3年裏,兩頭母牛最少産3頭小牛,1頭牛能賣1.2萬元,3頭牛就有3.6萬元收入,還了貸款還有節余,脫貧很有希望。

孫先虎所説的“扶貧套餐”,就是七星關區推出的“一市五金多套餐”問需式精準扶貧方案,通過實行精準化識別,並根據致貧原因精準施策,對貧困戶採取精準化幫扶。

翻開《畢節市七星關區精準扶貧套餐技術指導手冊》,脫貧政策猶如功能表一樣排列開。“這實則是‘脫貧功能表’,有養牛、喂豬等十余道‘菜’,貧困戶可以自己點。”七星關區放珠鎮包村幹部葛偉説,貸款有政府貼息,如遭遇災害等還有保險兜底。

據介紹,當地制定這項政策,主要是因為貧困戶存在致富意願、能力等差異,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問需式”原則,為他們量身訂制“致富套餐”,改變以往扶貧政策“大水漫灌”的弊端,實現因戶施策,精準扶持。

通過由政府“配餐”走向百姓“點菜”,畢節市探索出精準扶貧的“私人訂制”模式,推動脫貧對象由被動的扶貧政策接受者轉變為扶貧項目的參與者。七星關區已有8000多戶群眾參與“點餐”。

“群眾需要什麼,就提供什麼,群眾對脫貧的需求是第一齣發點。”畢節市政協主席宮曉農説,尊重群眾脫貧主動性才能調動其積極性,激發脫貧的內生動力。

早在1988年,貴州畢節市便成為全國唯一以開發扶貧、生態建設、人口控制為主題的試驗區。多年來,以扶貧開發為首要任務在這裡接替延續,脫貧成效顯著。

在國家推進脫貧攻堅、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貴州仍是全國貧困人口最多的省份,而畢節市則是全省貧困人口最多的地區,至今仍有125.9萬貧困人口,決戰貧困的時間緊任務重,但經過多年的努力,當地脫貧的信心更足,辦法更多。

畢節市市長陳昌旭説,全市已作出“決戰貧困、提速趕超、同步小康”部署,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多措並舉打響了脫貧攻堅戰。

圍繞精準扶貧,畢節市逐漸形成政府、企業、社會等多方聯動的扶貧體系,在加大資金投入的同時,實現脫貧産業與貧困百姓有效銜接,政策、資金等到戶到人,使脫貧更精準。

在畢節市大方縣三元鄉雙元村,村民陳宗書説,村裏養殖合作社裏的50頭安格斯牛是恒大集團幫忙從澳大利亞引進的,全部無償發給貧困戶飼養。

“按照一戶一頭的原則,村裏50戶貧困戶每戶將無償得到1頭牛。”他説,不僅如此,想擴大養殖規模的貧困戶,還能通過恒大集團提供的“特惠貸”再購買兩頭。

2015年12月,恒大集團與大方縣人民政府簽訂協議,恒大集團計劃3年內投入資金30億元幫助大方縣貧困群眾于2018年底實現穩定脫貧。

除了引進安格斯牛進行産業扶貧以外,恒大集團還將實施所有精準扶貧措施,為貧困群眾投放10億元産業扶貧擔保貸款,建設10萬畝高山冷涼蔬菜基地和10萬畝中草藥、天麻、食用菌種植基地,以及10萬畝油用牡丹基地。

陳宗書説:“現在很多扶貧政策都圍繞貧困戶的需求轉,大家脫貧的信心和動力都更足。”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