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故事繪:走在致富路上的牧民們

發佈時間: 2016-04-28 07:32:17 | 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 魏博 | 責任編輯: 周兵

關鍵詞: 庫布其沙漠,牧民,小康,發展

編者按:逐水草而居,賞大漠風情。遊牧生活,聽起來很美好, 然而對於牧民們來説,沒水、沒電、沒路的生活卻存在著極大的不便。歲月變遷,牧民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巨變。從遊牧到定居,從騎駱駝到開越野……小康路上,一幅幅大漠人家生活圖景,一個個美好夢想的實現,就是一部中國沙漠文明發展史。記者深入中國第七大沙漠,庫布其沙漠,走進杭錦旗道圖嘎查牧民家庭,用鏡頭和筆端零距離感觸他們的內心世界。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記者 魏博)從死亡之海,到萬物生長,春季的庫布其,綠浪與黃沙交織。落日余暉,沙丘弧線上映出的並非淒美的駝影,而是越野車強悍的身影,遠處的牧民新村,傳來“古如歌”的悠長曲調。

孟克達來的修路夢

牧民孟克達來載著遊客在沙漠沖浪。

“以前到旗裏要穿沙漠、渡黃河,得用一天多時間;現在一腳油門,一個多小時就到!” 38歲的牧民孟克達來,駕駛著越野車,飛馳在穿沙公路上。對於這條“生命之路”,這位土生土長的沙漠漢子,有著特殊的感情。

“22年前,沙漠沒有路,父親得了闌尾炎,在鎮上的一個私人門診看病,不捨得用麻藥,割開之後,醫生才發現病情嚴重,不敢動手術,只好縫合起來。哥哥陪父親穿過茫茫大漠,渡過黃河,去巴彥淖爾五原縣做手術,一去就是十幾天。那時我才十幾歲,在家焦急地等待,每天都爬到沙丘上看著遠方……我常想,要是能有一條隧道通到外面的世界多好!”每每想起這件事,這位剛強的蒙古漢子都不禁落淚。

雖然大漠通途是達來夢寐以求的事情,但是當這一天真的到來,1997年,治沙企業家王文彪提出要在沙漠腹地修路時,達來和其他牧民一樣,認為這是天方夜譚。“那時我才17歲,還是個學生,不敢相信沙漠能修路,每天放學後都到現場去看。路修好了很多年,我還覺得是在夢裏。”回憶起當時的場景,達來記憶猶新。

孟克達來在牧民新村開起“大漠人家”飯店。魏巍 攝

2006年,為了生態修復,當地政府將散居在沙漠的牧民遷出,由億利資源集團投資一千多萬元建設道圖牧民新村,孟克達來結束了沒水沒電的遊牧生活,住進了嚮往的新居。勤勞的他開起了“大漠人家”飯店,並與5戶牧民共同買了13輛越野車,搞沙漠旅遊,生意非常紅火,年收入也從以前的1萬元,猛漲到現在的30多萬元。“現在去外地打工的年輕人都回來了,我們沙漠人再也不會過苦日子了!”孟克達來自信地説。

花姐的綠洲夢

正在植樹的花姐。魏巍 攝

花姐,敖特根花,道圖嘎查女村長,如名字一般,她那燦爛的笑臉,感染著每一個人。過去頻發的沙塵暴給花姐留下了深刻的記憶,每次出門,花姐都習慣了戴上帽子、口罩,全副武裝,即使是在風和日麗的天氣。

“哪個女人不愛美啊,我最大的夢想是沙漠變綠洲,出門不再滿臉沙子,嘎查牧民過上穩定的生活。聽説政府和企業要在沙漠裏種樹時,我不相信,覺得是在和我們開玩笑。我抱著先試試的心態,沒想到,成了!”花姐熱情潑辣、乾脆利索,每逢種樹,開上越野車,如閃電一般奔向沙漠深處,身後揚起一路沙塵。

由於每年春季種樹的市場需求大,當地勞動力不足,花姐都要從甘肅等地招聘民工七八十人。像花姐這樣開著越野車去種樹的沙漠金領不在少數,當地大約有200支民工聯隊。2009年,花姐帶領著她的民工聯隊,加入了億利資源集團的綠化隊伍,經濟收入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收入從過去的每年幾千元,增加到了現在的十幾萬元。

花姐抱著小羊的那一瞬,流露出她柔情的一面。魏巍 攝

“我和我的工友們,都熱愛這片土地,支援這項綠化家鄉的事業,這些年,我們種的不僅是甘草、樹,更是對家鄉的一種感情寄託和希望。為金沙綴綠,讓牧民富裕、家鄉美麗是我最大的夢想。”花姐説。

老支書的新生活

走進陳寧布老人的家,一新一舊兩棟房子形成鮮明的對比。魏巍 攝

年近七旬的蒙古族老人陳寧布,曾經是道圖嘎查村的老支書,他指著矮舊土房告訴記者,“這是庫布其沙漠變遷的見證,要保留。”曾經,沙漠將這個小村莊層層圍住,離家門最近的那堆沙子,眼看著要比房子高,村裏有十多戶人家陸續搬遷,陳寧布搬家的念頭也一天比一天強烈。

正當他一籌莫展時,治沙企業進駐沙漠搞綠化,樹長沙降,家門前的大沙丘逐年降低。起初,當地牧民並不理解,擔心自己的土地被佔用,會吃虧。作為村裏的帶頭人,陳寧布深知要讓牧民徹底擺脫貧困的局面,必須從思想上轉變。

在牧民門前種一棵樹,立一根電線桿都要做思想工作。“荒沙地在我們手裏一文不值,而經過企業的科學修復,就變得有價值了。樹種到你家,路修到你家,受益的還是牧民自己。”在老支書的勸説下,牧民們對政府和企業的産業治沙扶貧,經歷了從最初的抵觸,到信任,再到依賴的過程。“現在牧民們都説,多虧了像億利資源這樣的企業實行産業治沙,我們的日子過得才越來越有奔頭,孩子們才有學上。我們希望造福百姓的企業能長久地在這片沙漠裏發展下去。”陳寧佈告訴記者。

2013年,陳寧布老人把荒廢沙地租給企業,一家七口人,每人九萬五,荒沙地一次性換來六十多萬元,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開啟了新的生活。

記者手記

在沙漠腹地走訪期間,“幸福寫在臉上”,是記者對牧民生活現狀的最深切感受。儘管他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牧民們對沙漠的熱愛,對牛羊的眷戀,對綠色的渴望,以及對美好生活的訴求,永遠沒變。正如孟克達來所説,“年輕時嚮往外面的世界,但最終還是要回歸這片土地的,即使是最貧瘠的沙漠。”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