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區 |
省名 |
地市名 |
縣名 |
六盤山區 |
陜西 (7 ) |
寶雞市 |
扶風縣、隴縣、千陽縣、麟遊縣 |
咸陽市 |
永壽縣、長武縣、淳化縣 | ||
甘肅 |
蘭州市 |
永登縣、皋蘭縣、榆中縣 | |
白銀市 |
靖遠縣、會寧縣、景泰縣 | ||
天水市 |
清水縣、秦安縣、甘谷縣、武山縣、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麥積區 | ||
武威市 |
古浪縣 | ||
平涼市 |
崆峒區、涇川縣、靈臺縣、莊浪縣、靜寧縣 | ||
慶陽市 |
慶城縣、環縣、華池縣、合水縣、正寧縣、寧縣、鎮原縣 | ||
定西市 |
安定區、通渭縣、隴西縣、渭源縣、臨洮縣、漳縣、岷縣 | ||
臨夏回族自治州 |
臨夏市、臨夏縣、康樂縣、永靖縣、廣河縣、和政縣、東鄉族自治縣、積石山自治縣 | ||
青海 |
西寧市 |
湟中縣、湟源縣 | |
海東地區 |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樂都縣、互助土族自治縣、化隆回族自治縣、循化撒拉族自治縣 | ||
寧夏 |
吳忠市 |
同心縣 | |
固原市 |
原州區、西吉縣、隆德縣、涇源縣、彭陽縣 | ||
中衛市 |
海原縣 |
本規劃區域範圍包括陜西、甘肅、青海、寧夏四省區的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縣市區(以下簡稱片區縣)61個,其他縣區8個,共69個。區域內有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49個,革命老區縣12個,民族自治地方縣20個。
自然條件
規劃區域國土總面積為16.6萬平方公里,地處黃土高原中西部及其與青藏高原過渡地帶,地形破碎,溝壑縱橫,山、川、垣並存,溝、峁、墚相間。氣候類型主要為溫帶大陸性乾旱半乾旱氣候,無霜期短,晝夜溫差大,年均降水量176-667毫米。該區域位於黃河流域,黃河干流及其湟水、洮河、渭河、涇河等重要支流流經本區。植被稀疏,森林覆蓋率18.8%。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資源豐富,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開發潛力大;鉛鋅礦、石灰岩、岩鹽等礦産資源儲量較大。
經濟社會發展
2010年末,總人口2356.1萬人,其中鄉村人口1968.1萬人,少數民族人口390.1萬人。每人平均地區生産總值為9621.8元,每人平均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為328.9元,分別是2001年的3.7倍和3.2倍;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為12432元,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純收入為3255元,分別是2001年的2.9倍和2.6倍。一二三産業結構由2001年的27:37:36調整為21:45:34;城鎮化率由2001年的17.7%提升到25.5%。引大入秦、寧夏扶貧揚黃等重大水利工程取得明顯效益;隴海、蘭新、包蘭、蘭青、寶中等鐵路,京藏、連霍、青蘭、福銀等國家高速公路貫穿本區域,初步構成交通運輸骨幹網路。
2001至2010年,適齡兒童入學率從87.9%提高到99.2%,青壯年文盲率從5.3%下降到1.3%,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從5.7年增加到7.8年。每萬人科技活動人員數為143人。所有鄉鎮都建立了衛生院,89.4%的村建立了衛生室,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0%。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逐步推廣,2010年參保人數達335.1萬人。農村低保基本做到應保盡保。
貧困狀況與特殊困難
乾旱缺水嚴重,貧困面廣程度深。每人平均佔有水資源367.6立方米,僅為全國平均水準的16.7%。會寧、同心、循化等21個縣區年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蒸發量超過1500毫米。乾旱缺水是該區域發展的根本矛盾,嚴重制約工農業發展和群眾生活水準提高。2010年,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僅相當於全國平均水準的54.7%;1274元扶貧標準以下的農村人口有313.1萬人,貧困發生率為15.9%,高於全國平均水準13.1個百分點,比西部地區平均水準高9.8個百分點。
基礎設施落後,生産生活條件差。鐵路運輸能力不足,高速公路"斷頭路"多,國省幹線公路技術等級偏低。還有2.4%的鄉鎮和53.4%的行政村不通瀝青(水泥)路,8.8%的行政村不通等級公路。水利設施薄弱,骨幹水利工程支撐城鄉發展的能力明顯不足。城鎮供水保障程度低。39.3%的農戶存在飲水困難,60%的農戶尚未解決飲水安全問題。基本農田有效灌溉面積僅為23.2%。3%的自然村不通電,15.4%的行政村未完成農網改造。部分群眾住房困難。
社會事業發展滯後,人才支撐不足。每人平均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三項支出僅為1447.6元。教育設施落後,師資力量不足。醫療衛生條件差,婦幼保健力量弱,基層衛生服務不足,有合格醫生的村衛生室僅為88.3%。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不健全,農業科技應用水準低。人力資源開發水準低,每人平均受教育年限低於全國平均水準。勞動力素質整體偏低,經營管理人才短缺,專業技術人員不足,人才隊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能力有待提高。
産業發展乏力,縣域經濟薄弱。産業發展基礎差,經營組織形式落後,市場體系不完善,科技、金融、物流、資訊等服務保障能力明顯不足,創新能力弱,開放程度低。農業生産力水準低,經營方式落後;工業總量小,結構單一;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後,商貿流通潛力未能充分發揮。縣域經濟活力不足,主導産業尚未形成,龍頭企業少,城鎮化水準低,中心城鎮集聚産業和人口的能力弱。2010年,每人平均地區生産總值為全國平均水準的32.4%;城鎮化率低於全國平均水準24.2個百分點。
生態環境脆弱,水土流失嚴重。氣候乾旱,地形破碎,土質疏鬆,植被稀疏,土壤肥力下降。乾旱、冰雹、霜凍、沙塵暴、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發。生態環境脆弱、恢復難度大,是我國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區域內水土流失面積達12.9萬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77.7%,有64個縣屬於全國嚴重水土流失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