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真不敢相信,庫布其治沙已經整整27年了。”面對從世界各地趕來參加第五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的近300位嘉賓,億利資源集團董事長王文彪深情地説,自己就出生在這座沙漠裏,小時候曾經因為沙塵暴白天都找不到回家的路。
如今,在王文彪這位出色的綠色生意人的帶領下,經過億利資源集團和當地農牧民共同努力,原是“不毛之地”的庫布其沙漠中出現了大約8個新加坡大的沙漠綠洲,1.1萬平方公里的沙漠得到控制,被聯合國助理秘書長、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執行秘書莫妮卡•巴布稱為“庫布其奇跡”。
治沙
庫布其沙漠是中國第七大沙漠,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高原北部,總面積1.86萬平方公里,距北京直線距離僅800公里,曾經是北京三大風沙來源地之一。王文彪説,他童年的庫布其,除了三天兩頭的沙塵暴,讓他終身難忘還有沙漠的與世隔絕以及貧窮和饑餓。而治沙,也是關乎其生存的無奈選擇,“不治則死”。
時光倒流回1988年,28歲的王文彪臨危受命,當上了庫布齊沙漠腹地一個瀕臨破産的鹽場的廠長。鹽場儲量豐富,但受沙漠所困,60公里的直線距離需繞道350公里才能運出去。為了不把利潤都撒在路上,王文彪開始帶領工人修路。半年之後,一條65公里長的穿沙公路貫通,但一場大風刮過,剛修好的路就不見了。
為了保住鹽場的這條生命線,王文彪開始帶領員工治沙。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循,從網格栽培、瓶裝種植到導管滴灌,任何一種可能成功的方法,他們都一一嘗試。
直到今天,王文彪依然認為,億利治沙成功的秘訣在於“創新”。
“我們培育馴化了1000多種耐寒旱、耐鹽鹼的植物種子,把庫布其建成了中國西北最大的沙生灌木及珍惜瀕危植物種質資源庫。”王文彪説,“我們還自主創新了100多種生物固沙種植方法。比如,用氣流法十幾秒鐘就能完成一株沙柳的種植,並且成活率達到90%以上。”
一年以後,長65公里、寬10公里的沙漠綠化帶成形。27年以後,6000多平方公里的沙漠綠洲出現。今天的庫布其,沙塵天氣較27年前減少了95%,降雨量增長了6倍,生物種類增長了10倍,出現了天鵝、野兔、胡楊等100多種絕跡多年的野生動植物。
王文彪向與會者講述了他對庫布其沙漠治沙經驗的核心價值的理解:一個是創新,一個是産業化。
如今,王文彪帶人修建的第一條穿沙公路依然暢通,而另外四條總長度達到500多公里的穿沙公路的建成,讓庫布其沙漠開始“四通八達”。王文彪説,今天億利的防沙治沙,也已經遠遠超出了最初“保路”的初衷,而是為了“發展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