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94年4月23日晚,在北京國誼賓館二樓會議室,參加全國工商聯七屆二次常委會議的方小文、王力、王命興、劉永好、汪遠思、張芝庭、張江平、范建中、周晉峰、韓偉等10位民營企業家,在一種神聖使命感的驅使下,不約而同地聚集在一起,就如何才能尋求到一種有效的扶貧模式這個共同關心的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經過討論,大家一致認為:非公有制企業是改革開放最大的受益者,所以不能忘記貧困地區的父老鄉親。先富幫後富,實現共同富裕是民營企業家義不容辭的責任。於是,他們起草了一份《讓我們投身於扶貧的光彩事業中來》的倡議書:以幫助“老、少、邊、窮”地區開發資源、興辦企業、培訓人才為主要內容的光彩事業。倡議書還確定了以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和港澳臺僑工商界人士為參與主體,以先富幫後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為宗旨,以義利兼顧、德行並重為理念,以自覺自願、互惠互利為原則,以項目投資為主要形式,同貧困地區人民共求發展,共創利潤,共用文明安樂。
光彩事業倡議書發出後,迅速在全國各地民營企業家中引起熱烈反響,贏得了社會各界的普遍讚譽。對這一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和國家發展戰略部署的新生事物,中共中央統戰部和全國工商聯給予了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援,迅速確定了把光彩事業“辦大、辦好、辦出成效”的工作方針。不久,又成立了以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王兆國為會長,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經叔平為名譽會長的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並採取一系列措施,推動了光彩事業在各地的蓬勃發展。從此,光彩事業的火種遍佈全國老少邊窮地區。
(二)
光彩事業強調的是造血式的扶貧,不同於輸血式的扶貧,是把扶貧工作和企業家們的市場經濟運作結合起來,組成一個利益共同體。十餘年來,光彩事業經過“考察推動”、“項目推動”,已經進入“組合推動”階段,即以項目的選擇、考察、論證、實施為主,輔之以政策協調、資金支援和服務諮詢的實施方式,以中西部地區為重點,形成了“一線、一片、多點”的項目佈局。
廣大民營企業家在參與光彩事業的實踐中,大膽探索,不斷拓展光彩事業的新領域,創造出形式多樣、行之有效的扶貧開發模式。昔日“培訓人才,開辦項目,開發資源”的設想,已經變成了農業開發扶貧、投資辦廠扶貧、科技開發扶貧、市場開發扶貧、人才培訓扶貧、再就業扶貧、招工扶貧、移民安居扶貧等豐富多彩的“光彩模式”。
民營企業投資興辦與扶貧相結合的高科技光彩項目,在西部或中西部地區興辦帶動物流、資金流、資訊流的市場帶動型項目,是光彩事業項目的一個重要類型。為積極配合國有企業改革,不少有條件的民營企業通過收購、兼併、租賃、合作、合資、委託經營等多種形式,參與貧困地區國有企業的改制、改組和改造,不但使一些瀕臨倒閉的企業煥發了生機,使資源得到了合理配置和優化組合,還安排了數百萬的國企下崗職工。
光彩事業的發展和成功,不僅在於它確確實實幫助了一部分貧困人群和地區取得實效,而且還在於它確立了全新的社會主義義利觀。光彩事業所提倡的“義利兼顧”的社會主義義利觀,光彩事業秉承著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義利觀,在實踐中,形成了“致富思源、富而思進、扶貧濟困、樂善好施、義利兼顧、發展企業、回饋社會”的光彩精神。1996年4月16日,江澤民為光彩事業題詞:“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促進共同富裕。”事實上,光彩事業也成為了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實踐先富幫後富,最終走向共同富裕的渠道,是光彩事業最有價值的思想財富。
(三)
光彩事業得到了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援,也受到了廣大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熱烈反應。光彩事業的參與者由內地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擴展入境澳臺及海外僑胞企業家,並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和支援。一些港澳臺及海外僑胞企業家以高度的愛國熱情,通過多種途徑和形式,到內地特別是中西部地區開展扶貧光彩事業,幫助貧困地區群眾脫貧致富,取得了良好效果。
1998年7月,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與聯合國區域發展中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在北京聯合召開了“98社會扶貧國際研討會”。1999年3月,聯合國經濟社會事務部派出考察小組專程來華對光彩事業項目進行了實地考察。1999年5月和6月,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分別派出代表團出席了在泰國曼谷召開的“金融危機的社會影響”國際研討會和在肯亞召開的“關於亞洲社會政策改革經驗及其對非洲的重大意義”國際研討會,並作了發言。
消除貧困,共同富裕,實現可持續發展,是全世界共同關注的話題。中國光彩事業的做法和經驗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重視。2000年10月18日,聯合國經社理事會正式會議授予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特別咨商地位。2001年,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被聯合國貿發會議授予特約觀察員身份,並和聯合國非政府組織經社理事會、聯合國計劃開發署建立了密切聯繫。由此,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以更加積極的姿態登上了國際舞臺,並在國際舞臺上展現中國NGO的風采。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到2008年底,光彩事業共實施項目19188個,到位資金1864億元,培訓人員442萬多人,安排就業540萬多人,幫助1012萬多人擺脫了貧困,實施各類公益捐贈達1383億元,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15年來,全國共有111個單位和個人獲中國光彩事業組織獎,251名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獲中國光彩事業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