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馬産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伊犁地區,中心産區在昭伊犁馬蘇、特克斯、新源、尼勒克,鞏留等縣。馬的總數約有10余萬匹。産區位於天山北坡西段的伊犁河流域。 |
伊犁馬是我國著名的培育品種之一,力速兼備,挽乘皆宜,長途騎乘擅伊犁馬長走對側步,能夠適應于海拔高、氣候嚴寒、終年放牧的自然環境條件,抗病力強。保留了哈薩克馬的優良特性,飼養起來容易,善走山路,冬季在雪深40~50cm時尚能刨雪覓食,青草季節增膘快。西北及華北各省、自治區,均引進該馬種,表現良好的適應性。 地形東、北、南三面有高山環繞,伊犁谷地向西敞開,受西來濕潤氣流影響較大,降水豐富,氣候溫和,森林茂密,草場遼闊,具有發展農林牧業生産的優越條件。産區由於地形複雜,氣候表現出明顯的地帶性差異。西部河谷平原區氣候溫和,降水稀少,屬溫和半乾旱區,年平均氣溫為7.9-9.2℃,無霜期160-180天,年降水量200-350毫米。其特點是春季升溫迅速,且不穩定,雨水較多。夏季谷地溫度較高,但無酷暑。東部河谷丘陵區降水較多,屬溫涼半濕潤區,年平均氣溫為5.4-7.5℃,無霜期110-160天,年降水量350-500毫米;其特點是春季升溫快,但不穩定,夏季短而溫和,多陣雨。昭蘇盆地,高寒多雨,屬冷涼半濕潤區,年平均溫度2.9℃,無霜期85-110天,年降水量400-500毫米。産區共有草場5848萬餘畝,優良草場佔90%以上,牧草繁茂,主要草場類有:高寒草甸,山地草甸,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草原,山地荒漠草原,平原荒漠及低地草甸等。伊犁馬産區既是新疆的主要牧業基地之一,也是重要的糧油産區,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水稻、油料、豆類、甜菜等。産區內廣闊的優質草場和溫和濕潤的氣候特點,,為培育伊犁馬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
早在西元前二世紀,西域烏孫(也就是今日伊犁)就盛産良馬。據《漢書﹒烏孫傳》記載:“天馬來兮從西極”;“其國多馬,富人至四、五千匹”。足見當時伊犁牧馬業的規模。烏孫國還常常向漢朝進貢良馬。漢武帝非常喜歡烏孫馬的優良品質,親筆賜名“天馬”。此後,伊犁産的哈薩克馬便有了“天馬”的美譽。 到了唐代中葉,西域的回紇向唐朝輸出馬匹,每年達到十萬匹之多,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哈薩克馬。清代乾隆皇帝為了鞏固西北邊防,在這裡設伊犁將軍,建惠遠域,並在其周圍建立惠寧等八座衛星城,統稱“伊犁九城”。清廷在伊犁等地大辦馬政,建立多處馬場,培育良馬以供軍需。 哈薩克馬是一種草原型馬種,頭中等大,清秀,耳短,頸細長,耆甲高,胸狹窄,後肢常顯刀狀和外向。我國現代的名馬伊犁馬就是以哈薩克馬為母馬培育出來的。 伊犁馬是在群牧飼養的條件下,通過長期雜交而育成的一個數量較大的品種。它以哈薩克馬為基礎,混入了俄國奧爾洛夫、頓河、布瓊尼以及土庫曼的阿哈.捷金馬的血液而得來的。20世紀60年代後,伊犁馬的培育主要以頓河馬為主。現在的伊犁馬中,頓河馬的血液達到了50%以上。
|
伊犁馬
發佈時間:2013-06-18 08:56:48 | 來源: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焦夢 | 責任編輯:夢夢
關鍵詞:伊犁馬 地方 特産 農産品 展示 特色 農業 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