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的新進展》白皮書(全文)

2011年11月16日15:44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扶貧開發工作 富農政策 農村貧困人口 農村義務教育 國際消除貧困日 科學發展觀 安保工程 減緩貧困 獎勵扶助 石漠化地區

一、扶貧開發的政策和實施

十年來,中國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在這一進程中,國家把扶貧開發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制定和實施有利於農村貧困地區發展的政策措施,把扶貧投入作為公共財政預算安排的優先領域,把貧困地區作為公共財政支援的重點區域,不斷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扶持力度,切實提高扶貧政策的執行力。

農村政策。中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多,貧困現象突出。實行有利於減貧的農村政策,對於消除農村貧困問題十分重要。十年來,國家實行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方略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與“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全面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使貧困地區和農村貧困人口普遍受益。國家相繼取消牧業稅、生豬屠宰稅和農林特産稅,特別是取消了在中國存在2600多年的農業稅,並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讓中國廣大農民徹底告別了繳納農業稅的歷史。全面實行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和農資綜合補貼,逐步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推進農村飲水、電力、道路、沼氣等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危房改造。推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使農民真正擁有林地承包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落實各項優惠政策,發展林下經濟和森林旅遊,增加農民收入。不斷加大強農惠農富農和扶貧開發的投入力度,中央財政用於“三農”的支出從2003年的2144.2億元人民幣增加到2010年的8579.7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長21.9%,公共財政覆蓋農村步伐明顯加快。國家的一些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率先在貧困地區實行。其中,免征農業稅試點、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免書本費、免雜費、補助寄宿生生活費)、對國家新安排的公益性基本建設項目減少或取消縣及縣以下配套,率先在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實行。一些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向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傾斜。中央財政在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制度安排上,對中西部地區給予較大支援。2010年,民政部門資助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4615.4萬人次,資助資金14億元人民幣,每人平均資助30.3元人民幣。

區域政策。20世紀末,中國政府開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國的西部地區,自然條件相對惡劣,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貧困人口比較集中。十多年來,西部大開發安排的水利、退耕還林、資源開發等項目,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在貧困地區佈局;公路建設加快向貧困地區延伸,把貧困地區的縣城與國道、省道幹線連接起來;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儘量使用貧困地區的勞動力,增加貧困人口的現金收入。國家相繼出臺一系列區域發展政策,促進西藏和四川、雲南、甘肅、青海四省藏區以及新疆、廣西、重慶、寧夏、甘肅、內蒙古、雲南等地經濟社會發展,並把農村扶貧開發作為政策重點加以推進。

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為貧困人口提供基本的社會保障,是穩定解決貧困人口溫飽問題的最基礎手段。2007年,國家決定在全國農村全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將家庭年每人平均純收入低於規定標準的所有農村居民納入保障範圍,穩定、持久、有效地解決農村貧困人口溫飽問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由縣級以上地方政府按照能夠維持當地農村居民全年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吃飯、穿衣、用水、用電等費用確定。截至2010年底,全國農村低保覆蓋2528.7萬戶、5214萬人;2010年全年共發放農村低保資金445億元人民幣,其中中央補助資金269億元人民幣;全國農村低保平均標準為117元人民幣/人、月,月每人平均補助水準為74元人民幣。國家對農村喪失勞動能力和生活沒有依靠的老、弱、孤、寡、殘農民實行五保供養,即在吃、穿、住、醫、葬等方面給予生活照顧和物質幫助。十年間,五保供養逐步實現了由集體福利事業轉型為現代社會保障制度,所需資金由農民分攤轉由國家財政負擔。到2010年底,全國農村得到五保供養的人數為534萬戶、556.3萬人,基本實現“應保盡保”,全國各級財政共發放農村五保供養資金96.4億元人民幣。2009年,國家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到2011年7月已覆蓋全國60%的農村地區,共有493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納入試點,覆蓋率達到83%。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實行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籌資方式,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相結合的待遇支付方式,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按中央確定的基礎養老金給予全額補助,對東部地區給予50%的補助。2010年,中央財政對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補貼111億元人民幣,地方財政補助資金116億元人民幣。2004年,國家出臺了規範的最低工資制度,對保障以農民工為主體的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權益發揮了積極作用。

提高扶貧政策執行力。政策實施成功與否,關鍵在於執行。中國政府把建立工作責任制、加強幹部隊伍和機構建設作為保障扶貧政策執行力的關鍵,採取有效措施保證扶貧政策的落實。按照“省負總責、縣抓落實、工作到村、扶貧到戶”的要求,實行扶貧開發工作責任到省、任務到省、資金到省、權力到省。把扶貧開發作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政府的中心任務,由縣負責把扶貧開發的政策措施落實到貧困村和貧困戶。實行扶貧工作黨政“一把手”負責制,把扶貧開發的效果作為考核這些地方政府主要負責人政績的重要依據。加強貧困地區幹部隊伍建設,將貧困地區縣級領導幹部和縣以上扶貧部門幹部的培訓納入各級黨政幹部培訓規劃,採取挂職鍛鍊、幹部交流等方式充實和加強貧困地區幹部隊伍。加強扶貧開發統計監測,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加強貧困地區基層組織建設,改進基層幹部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貧困地區社會穩定。充實和加強各級扶貧開發的工作機構,穩定人員,改善條件,提高素質,增強扶貧開發的組織領導和協調管理能力。國務院有關部門把扶貧開發作為一項重要工作,結合各自職能,認真貫徹落實扶貧政策。

中國扶貧開發政策有以下特徵:

——堅持開髮式扶貧和社會保障相結合。引導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以市場為導向,調整經濟結構,開發當地資源,發展商品生産,提高自我積累、自我發展能力。注重綜合開發、全面發展,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注重可持續發展,加強資源保護和生態建設,控制人口過快增長。加快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程,建立健全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五保供養水準,不斷完善自然災害應急救助體系,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試點,為貧困人口提供基本生存保障。在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推進扶貧開發政策與農村低保制度銜接試點,努力使各項政策覆蓋所有貧困人口。

——堅持專項扶貧和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相結合。以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為工作對象,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為主要資源,以實現貧困人口基本生存和發展為目標,編制專項扶貧開發規劃,分年實施。充分發揮各行業部門職責,將貧困地區作為本部門本行業發展重點,積極促進貧困地區水利、交通、電力、國土資源、教育、衛生、科技、文化、人口和計劃生育等各項事業的發展。動員和組織社會各界,通過多種方式支援貧困地區開發建設。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定點扶貧,東西扶貧協作,軍隊和武警部隊支援,社會各界參與,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社會扶貧方式,推動貧困地區發展,增加貧困農民收入。

——堅持外部支援與自力更生相結合。通過專項扶貧資金、財政轉移支付、部門項目建設、社會各界捐助、引進利用外資等途徑,不斷加大對貧困地區的資金投入。不斷探索參與式整村推進、小額信貸、貧困村互助資金等多種扶貧模式。尊重貧困地區廣大幹部群眾在農村扶貧開發中的主體地位,廣泛調動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廣大幹部群眾自強不息,不等不靠,苦幹實幹,積極參與決策、投工投勞,依靠自身力量改變貧困落後面貌。

相關文章: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