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特色産業發展壯大,社會扶貧穩步推進。全省先後有針對性地投放72.8億元小額到戶扶貧貼息貸款,扶持230萬貧困戶發展特色種養業;配套安排45.1億元項目貼息貸款,支援326個龍頭企業開展農副産品加工運銷;安排2.27億元財政扶貧資金,在1360個貧困村設立了産業發展互助資金,為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建立了長效機制。通過多年的扶持,陜北的紅棗、羊子,渭北的蘋果,陜南的茶葉、食用菌等已經發展成當地的主導産業,成為群眾增收的主要來源。
同時,陜西省先後聘請在京70多位副部級以上老領導擔任陜西扶貧顧問,中央赴陜定點扶貧單位增加到21個。開展了省級“兩聯一包(聯縣、聯鄉、包村)”扶貧活動,每年投入各類扶貧資金3億多元,實施扶貧項目3000多個,有力地促進了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扶貧工作機制創新,不斷探索新路子。在堅持對扶貧重點村整村推進的基礎上,陜西省對集中連片貧困村實行統一規劃、綜合治理、整體推進,先後在11個縣安排板塊開發試點,每個試點縣安排貧困村15個、投入專項扶貧資金1000萬元以上。寶雞市實施了“突破西山”戰略,延安市實施了黃河沿岸和白于山區“兩區”扶貧開發。同時,全省還先後實施了“千村互助資金項目”、“千村貧困人口搬遷工程”和“千企千村扶助行動”。即在全省選擇1000個低收入村組織實施互助資金項目,每村注入財政扶貧資金15萬元,幫助村上建立扶貧互助協會,加上群眾入會資金,平均每村互助資金總量達到25萬元;採取提高補助標準、整村整組搬遷、相對集中安置的方式,4年完成1000個村29萬人的搬遷任務,有力地促進了當地新農村和小城鎮建設;實行規模以上企業對低收入村進行幫扶,力爭3年內幫助低收入村在自然增長的基礎上每人再增收1000元的目標,今年已先期發動2620個企業對3000個低收入村進行幫扶。
狠抓扶貧資源整合,著力破解投入難題。投入不足始終是困擾扶貧開發工作的難題。為此,陜西省千方百計加大地方投入力度。2009年,陜西省爭取中央財政扶貧資金達到8.4億元,比2001年增加5.25億元,增長167%;省級投入財政扶貧資金1.82億元,同比增加1.4億元,增長333%。近年來,陜西省各相關行業部門按照資源整合、聯合共建原則,每年向各類扶貧項目投入建設資金達到10億元以上,目前全省已啟動建設的扶貧重點村平均每村投入達到100萬元,先後建成3000多個新農村示範典型,成為貧困地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我省資源整合的經驗,受到國務院扶貧辦充分肯定,並在全國範圍進行推廣。
截至2009年底,全省貧困地區農民年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3020元,較2000年增加1895元,增長168%。2001—2009年,全省累計有504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神木、吳起等8個縣區退出了扶貧重點縣範圍。(記者 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