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中國經濟網海口8月13日訊(記者 何偉) “以前只聽説城裏人買房可以貸款,現在我們農民自建住房也能貸款了!”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縣牙叉鎮坡類村村民符亞款正在自家在建的兩層樓房上忙活著,年底前他們一家人就可以告別陰暗破舊的土磚房,搬進寬敞明亮的新居了。中國經濟網記者12日在當地採訪了解到,農信社貸款+政府補貼+農民自有資金的新模式,正使56戶農民像符亞款一樣告別危房和舊房。同時,已有400余戶試點農戶從中受惠,試點穩步推進後,該模式有望在全縣推廣。 “按照海南省省長羅保銘在2010年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對農民自建住房開展小額貸款試點’的要求,這是海南省農信社積極探索林權抵押小額貸款的有效方式。”海南省農信聯社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農信社已在白沙、三亞等地向430余戶農戶發放自建住房的小額貸款1500.5萬元。
白沙農村合作銀行行長助理管海光介紹説,白沙縣是國定貧困縣,坡類村是白沙縣比較貧困的村,以前都住土坯房或茅草房。今年,向該村56戶發放貸款169萬元,支援農戶蓋起了安居房。
“單靠我們自己攢錢蓋房不知要等到什麼時候了。”符亞款説,他拿18畝橡膠林抵押貸款4萬元,得到了有力的支援。管海光表示,為了降低風險和避免出現“半拉子”房屋,先期由農民自籌一部分資金打好地基,然後政府補貼1.8萬塊環保磚和5噸水泥,基本夠蓋一層樓,墻砌好準備封頂時,貸款資金到位,確保房子建成。他算了一筆賬:林權抵押貸款一般3萬—4萬元,政府補貼折合1.8萬—2.7萬元,如果蓋一層新房,農戶只需自籌2萬—3萬元,蓋兩層小洋樓也只需自籌6萬—8萬元。
村民符進清的兩層樓房是村裏最早建好入住的新家之一。走進大門,映入眼簾的是乾淨整潔的地磚、嶄新的傢具、現代化的家電。全家7口人從3間舊平房到新房,他説:“住得很舒服、很幸福。”
“現在整個村子的村容村貌都在發生變化。”沿著硬化過的水泥村道,兩旁全是在建的一層或兩層小洋樓。村裏還建起了籃球場、圖書室、衛生室等公共設施。
白沙縣委書記嚴正對記者表示,小額貸款在改善農村住房環境,加快農村危房、茅草房的改造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效果。全省第一家農村合作銀行落戶白沙,對扶持農民起了很大的作用,也提醒政府應充分利用本地金融平臺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
海南省農信社新聞發言人陳奎明表示,下半年,將在總結白沙、三亞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試點範圍,讓更多的農民住上安居房,共用國際旅遊島建設的成果。(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