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建設中的北票市大三家鄉興隆溝農民新村。
北票市大巴裏村村民閆玉勝在扶貧大棚裏採摘番茄。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舊廟鎮後查臺村240個扶貧大棚即將投入使用。 本文圖片由記者孫福義攝
編前話:農村扶貧一直是我省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近年來,各級政府把它當作著力推進的重要民生工程來抓,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開展農村扶貧工作,幫助和扶持一部分農村貧困人口走上了富裕之路。
經過我省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扶貧工作目前已經取得明顯成效。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遼寧低收入以下貧困人口從2000年的205.4萬減少到2008年的25.8萬,貧困發生率從8.9%下降到1.1%。2000年至2008年,我省貧困人口占全國貧困人口比重從2.2%下降到0.6%;貧困人口數量在全國排序,從第19位下降到第23位;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在全國的排序,從第11位提升至第9位。
扶貧工作今年更在我省部分農村抵禦嚴重自然災害中發揮了突出作用,得到農民的真心擁護。本報記者深入偏遠鄉村,實地探訪當前我省各地農民群眾如何在政府扶助下積極脫貧致富,以及各地在推進農村扶貧工作中都有哪些行之有效的好招數和新舉措,向廣大讀者推出《進村入戶看脫貧》系列報道,將分3期刊登,敬請關注。
大巴裏村的脫貧項目由村民定
走進北票市西官營鎮大巴裏村,村裏很安靜,村路上鮮見行人。村支書閆玉國感覺到記者的疑惑後解釋説:“今年我們這裡趕上了自從1952年以來最嚴重的旱災,大田作物基本絕收,村裏許多勞動力都外出打工去了,參加整村推進扶貧的農戶都在大棚裏忙著呢。 ”
大巴裏村被劃進北票市的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程,是在今年初經研究討論定下來的事。北票市扶貧辦主任王舜和介紹説,在省、朝陽市的支援下,北票已經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項目的村有179個,得到扶持資金9590萬元,扶持項目戶6.6萬戶,受益人口20余萬人。共發展了種植業、養殖業、林果業等産業840個項目,其中農業保護地開發5.5萬畝,新建高標準蔬菜大棚8000余棟、冷棚2萬餘棟;飼養“三禽”5000余萬隻,生豬6萬餘頭,母豬1萬餘頭,肉牛5000余頭,羊60余萬隻;他們還發展了養殖獺兔等特種養殖項目,栽植林果、嫁接果樹等經濟林木4萬餘畝,帶動農民年每人平均增收500元以上。
大巴裏村是北票市今年安排整村推進扶貧工程的16個村之一。年初,村裏組織召開了村民代表大會,研究確定將村裏年每人平均純收入在1800元以下的家庭作為扶持對象。
閆玉國説:“以前我們村沒有幾家搞大棚,不是大家認識上不去,而是因為單靠個人確實沒有足夠的力量投入。我們這裡距離蔬菜批發市場只有十幾裏地,周圍不少村都搞起了大棚,收入可觀,咱們是看在眼裏,急在心上。這次在扶貧項目選擇時,村民代表意見基本一致,就是要搞大棚。 ”
村民代表大會以後,大巴裏村貧困人口中除去不具有勞動能力的民政救助對象外,有105戶加入到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程中來。大巴裏村在村東的土地規劃了棚菜小區,新打深井2眼、新增100千伏安變壓器1台、架設高壓線路150延長米、低壓線路2500延長米。
這個村還把財政支援扶貧資金60萬元全部用於支援農戶發展大棚,參加農戶每延長米大棚可以得到200元的補助,群眾參與大棚建設的熱情被迅速調動起來。截至8月底共完成了1.78萬延長米、123棟大棚建設,並且很快就投入了生産。
下午5時天已擦黑,在村民閆玉勝家的大棚門口,兩口子和記者嘮起來,“架大棚這個項目是我們自己選的,我們覺得行。 ”閆玉勝嘴裏説著話,手上卻一刻沒停下采收番茄的活兒。他家建了兩棟大棚,一棟種著番茄,另一棟種黃瓜和辣椒,現在都到了收穫時節,乍開頭就已經收入了幾千元。
閆玉勝告訴記者,他家過去也搞過大棚,但是規模小,收入有限。講到原因,他直起腰指著大棚的鋼筋龍骨説:“過去那是泥棚子,現在是鐵棚子,舉架三米五,跨度八米,是正經的高溫高效棚,幹活也比過去省了一半的力氣。 ”
他為記者算了筆賬,兩個大棚政府支援了4萬多元,村上幫助協調了6萬元貸款,投進這麼多錢搞大棚,他過去根本都不敢想。説到未來收入和還貸的事,他説:“還貸應該沒問題,以後一年咋也能整個5萬來塊吧。 ”
(遼寧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