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5月11日電(記者魏武 衛敏麗 傅雙琪)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一週年和首個國家“防災減災日”到來之際,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1日發表《中國的減災行動》白皮書,介紹中國減災事業的發展狀況,使世人更全面地了解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為減災所做的巨大努力。
這是中國政府發表的第一個有關防災減災工作的白皮書,全文約1.6萬字,分為前言、自然災害狀況、減災戰略目標和任務、減災法制和體制機制建設、減災能力建設、減災的社會參與、減災的國際合作、結束語8個部分。
白皮書指出,中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伴隨著全球氣候變化以及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中國的資源、環境和生態壓力加劇,自然災害防範應對形勢更加嚴峻複雜。
白皮書表示,中國的自然災害具有災害種類多、分佈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等主要特點。
白皮書説,中國減災的主要任務是:加強自然災害風險隱患和資訊管理能力建設,加強自然災害監測預警預報能力建設,加強自然災害綜合防範防禦能力建設,加強國家自然災害應急搶險救援能力建設,加強流域防洪減災體系建設,加強巨災綜合應對能力建設,加強城鄉社區減災能力建設,加強減災科技支撐能力建設和加強減災科普宣傳教育能力建設。
白皮書説,中國注重減災的法制建設,頒布實施一系列減災法律、法規,逐步把減災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中國實行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分工負責,災害分級管理,屬地管理為主的減災救災領導體制。在長期的減災救災實踐中,中國建立了符合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減災救災工作機制。
白皮書説,中國政府重視減災的能力建設,在減災工程、災害預警、應急處置、科技支撐、人才培養和社區減災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白皮書説,中國重視社會力量在防災減災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積極支援和推動社會力量參與減災事業,提高全社會防災減災的意識和能力。
白皮書表示,中國本著開放合作的態度,積極參與減災領域的國際合作,建立和完善國際減災合作機制,加強國際減災能力建設,在重大災害中相互援助。
白皮書強調,中國政府將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以提高全社會的綜合減災能力為核心,以提升城鄉基層社區的綜合減災能力為重點,以提高全社會民眾的防災減災意識和避災自救水準為基礎,全面提高綜合防範防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和水準。
白皮書內容摘要:
白皮書:中國明確提出減災戰略目標和九大任務
中國政府在《國家綜合減災“十一五”規劃》等文件中明確提出“十一五”期間(2006—2010年)及中長期國家綜合減災戰略目標,即:建立比較完善的減災工作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災害監測預警、防災備災、應急處置、災害救助、恢復重建能力大幅提升,公民減災意識和技能顯著增強,人員傷亡和自然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明顯減少。[詳細]
白皮書:中國把減災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重要保障
中國政府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保護公眾的生命財産安全放在第一位,把減災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詳細]
中國部分主要河段基本具備防100年一遇洪水能力
中國大江大河防洪能力進一步提高,部分主要河段已基本具備防禦100年一遇洪水能力。中小河流防洪能力不斷提高,重點海堤設防標準提高到防禦50年一遇洪水能力。[詳細]
中國將用三年時間在中小學開展校舍抗震加固建設
從2009年起,國家將用三年時間,在全國中小學開展抗震加固、提高綜合防災能力建設,使學校校舍達到重點設防類抗震設防標準,並符合對山體滑坡、岩崩、泥石流、熱帶氣旋、火災等災害的防災避險安全要求。[詳細]
中國已累計解決1.09億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
從2006年開始,農村飲水工作進入以保障飲水安全為中心的新階段。從2006年到2008年,安排中央投資238億元人民幣,地方自籌配套資金226億元人民幣,累計解決1.09億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詳細]
截至2008年黃河流域每年減少入黃河泥沙約3億噸
截至2008年,重點防治工程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6萬平方公里,已實施重點區域治理的水土流失治理程度達到70%,減沙率達40%以上。長江上游嘉陵江流域土壤侵蝕量減少三分之一,黃河流域每年減少入黃河泥沙3億噸左右。[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