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24日電 在低溫雨雪冰凍極端氣象災害一週年之際,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撰文指出,防禦天災,不能指望“天幫忙”,只能依靠“人努力”。
20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中國南方部分地區遭受了持續大範圍的低溫雨雪冰凍極端氣象災害,其影響範圍之廣、強度之大、持續時間之長、災害影響之重歷史罕見,很多地區為五十年一遇,部分地區為百年一遇。
鄭國光説,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全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呈現增多增強和異常趨勢,以往五十年一遇的災害也許10年、20年就會出現一次。防禦天災,不能指望“天幫忙”,只能依靠“人努力”。
鄭國光稱,在監測方面,我國還存在一些空白區域和薄弱領域。在預報方面,災害性天氣預報的準確率和延伸性與防災減災抗災救災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迫切需要建立一週以上時效的延伸期天氣預報業務和氣象災害影響評估業務。要能夠預估災害性天氣影響的範圍、時間以及可能造成的災害損失,以利科學確定抗災戰略。在災害防禦能力方面,還存在預報預警資訊發佈系統不完善的問題,各地各部門科學有效利用氣象災害預警資訊、提高防災減災能力的意識還有待提高,人民群眾的自救互救能力有待增強,農業、交通、電力、通信等國民經濟重點行業抗禦極端氣象災害的標準也須提高
鄭國光強調,抗禦低溫雨雪冰凍極端氣象災害的實踐表明,制度是最大優勢,精神是最寶貴財富,科技是最有效手段。我們應當通過抗禦災害的具體實踐,不斷強化制度優勢,不斷解決科技劣勢,進而不斷探索我國防禦極端氣象災害的根本出路。
鄭國光指出,要著力完善防禦極端氣象災害的體制、機制和法制,發揮制度優勢。加快建立完善的應急預案,制定防範雨雪冰凍、颱風、暴雨、大霧、大風等極端氣象災害的國家應急預案。完善預案啟動機制,在災害尚未發生或未造成大的損失之前,根據災害預測評估,提前啟動應急預案或緊急響應,加快建立多災種早期預警機制。進一步完善部門聯合、上下聯動、區域聯防的防災減災機制,建立健全重大氣象災害應急部門聯動和資訊共用機制。加強氣象防災減災法制建設。加快制定氣象災害防禦條例。
鄭國光稱,要堅持依靠科技進步和現代化建設,提高綜合防災減災能力。重視和加強10—30天延伸期預報業務、冰凍預報業務、災害天氣預報和災害預警、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監測診斷業務,增強災害天氣預報預測和服務能力。加強我國氣象及其次生衍生災害的綜合監測系統建設,推進跨地區、跨部門的災害監測和資訊共用。加強科研開發力度,著力提高天氣預報和氣候預測準確率。加強應急氣象服務保障能力建設。在國民經濟建設和城鄉建設中,應當重視氣候評價和災害風險評估,加強災害性天氣的氣候可行性論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