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3日,由民政部緊急救援促進中心和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共同主辦的“緊急救援:政策與體制”研討會在京召開。
民政部緊急救援促進中心總幹事張群生指出,建立和完善社會化緊急救援服務體系是擴大內需、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
他説,隨著經濟持續發展和生活水準提高,在生活實現小康、滿足初步富裕以後,人們對生命的關注越來越重視,對“安全”和“安心”有了更高的要求。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人們對人身安全、生活保障以及免遭或減少災害痛苦的需求更強烈,這種需求可以稱為“安全消費”。這種消費有著廣闊的空間,小到個人、家庭、學校、單位,大到各行各業、城鄉區域,都希望配置先進的裝備、有效的培訓、良好的服務來保障人身安全,安全消費已提上日程。“安全消費”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的消費,安全發展是科學發展的重要內容,衡量一個城市、一個單位是否堅持科學發展,首先要看它是否達到了基本安全標準,人民群眾生命財産的安全是否得到有效地保障。政府有責任加大對緊急救援的財政支出,確保每個公民享有安全的生存環境,企事業單位也有責任確保對緊急救援一定的投入,確保安全生産、安全工作;另一方面是個人消費,現在出行、旅遊、休閒、娛樂等都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注重安全、注重健康,對安全消費的投入多少普遍認可。
他指出,緊急救援作為一個産業,其服務的內容和産品的需求也有很大的市場,比如我們所需要的救援設備需求龐大,按照國際發達國家救援裝備水準來測算,每年我國將會産生數百億的購買力;而從事緊急救援及相關專業人員按上述標准將需要數十萬個崗位,這又是一個巨大的就業市場;為了建設好這樣一個現代服務業和新型産業,對所需要人員進行培訓,又能形成巨大的教育市場。加之醫療救助保障、保險完全賠付、通訊網路等等,這能形成一個龐大的産業鏈條,對於中國這個人口和經濟大國來説,每年國內將有上千億人民幣的市場潛力,國際需求也將近千億美元。
來自國家發展和改革委、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全國人大財經經濟委員會、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社科院、清華大學、亞洲風險研究中心、民政部緊急救援中心、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等各部委及研究院所的50多名專家和學者出席了研討會,共同探討了中國緊急救援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民間組織在緊急救援中的作用、緊急救援産業發展的財政金融支援等各項議題。(中國發展門戶網 王振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