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的致富渠!”站在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什來灌區新改造好的一條水渠前,村民老楊讚不絕口。
什來灌區建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覆蓋12000畝耕地。因建設標準低,渠道損壞嚴重,部分耕地失灌已達20年。2005年-2007年,海南省撥付以工代賑資金692.5萬元對之進行改造,改善灌溉面積6200畝,恢復灌溉面積5800畝。水利好了,人的思想觀念也變了,過去村民不願種而外包的土地,現在村民都搶著種,瓜菜種植成為當地的重要收入來源。
而這,只是“三集中”(集中扶貧對象、集中扶貧資金、集中解決突出問題)扶貧戰略惠及海南省數百萬農民眾多例子中的一個。
創新機制
海南省過去存在涉農資金管理部門過多、資金使用分散、項目重復交叉、缺乏規劃統籌等現象,到處撒胡椒面,影響了政府投資效益。
為創新海南省扶貧和政府投資管理機制,時任省長的衛留成在200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把“三集中”工作具體化,結合中部開發和扶貧工作,按“三集中”的扶貧新思路,集中不同來源和渠道的扶貧資金和支農資金,集中向中部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傾斜,集中用於人畜飲水、鄉村道路、農村沼氣、中小學校、鄉鎮衛生院、茅草房改造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為解決往年國家計劃、資金下達相對較晚影響項目年度計劃完成的問題,從2007年起海南省還建立了“三集中”計劃預安排制度和資金預撥制度,即年初進行項目計劃預安排,省財政再依此按一定規模預撥項目建設資金,力爭當年項目當年發揮效益。
在省發改委(省中部辦)、省扶貧辦的牽頭和省財政、教育、民政、衛生、民宗、農業、水利等有關職能部門的通力合作下,“三集中”工作取得可喜成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