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的人
異鄉的街上磨合生活
有學校有醫院,交通便利,在他看來,重要的是給孩子找個好條件
還是有很多人留了下來。不管故鄉是否重建,他們堅定的不回去了。
吳玉華決定做一個公店人。他在馬公被山上滾下的石頭砸過,現在想著還怕。
雖然有種種不足,但有學校醫院和交通的便利,讓他願意留下。學校就在家附近。在他看來,農民到哪都苦,重要的是給孩子找個好條件。
5月下旬移民到公店後,他在鄉里的街上租了房子,一年800元。
他和街上的人混得已很熟,跟著他們打短工,一天40元。他跟街上人説的最多的是地震時的情況,説起來,他還習慣用我們馬公、你們公店這樣的詞。
吳玉華家裏的東西都是房東的。他和房東相處愉快。房東的孩子在學校很照顧他的孩子。兩家送的飯都在一起吃。他們家不會種水稻,房東手把手教,農具免費用,房東剩的秧子和肥料都給他,還幫他們耕地,耙田。吳玉華很感激。
移民提起當地百姓,都説對他們真的好。當然也免不了有些摩擦。
當地的百姓把房子租給他們,在馬公住慣了木房的移民,覺的土房黑又潮,住不慣。有的覺得租金高了,説起來撇嘴,認為當地人賺災民的錢。
移民王玉秀説總覺得自己低人一頭。她説原來在馬公,有房有錢,“現在成了下賤人”。她分到的地裏有種好的玉米,玉米要收了,原“地主”要求她出錢買玉米。她嫌價高,沒談攏,原“地主”就把玉米拔了,拔了一半留一半。王玉秀覺得是跟她示威。
鄉幹部陳天友説,也有村民不滿意移民的。有陣子,街上總丟東西,一件衣服,幾個南瓜等。有的村民就不樂意了,認為有的移民小偷小摸。
陳天友説,馬公鄉人在大山裏,移民受教育程度不高。600來個移民裏去掉學生,只三個高中生。他們有些生活習慣,讓村民看不慣。
不管是回去還是留下,移民們發現面臨一個同樣的問題,那就是房子。
國家補助每戶2萬元蓋永久性房屋,他們説也就夠打個地基。
“我們什麼都沒有,兩萬塊修得起啥房子。”留在公店的吳玉華説,每天一躺在床上就發愁這事。長期租房不是辦法,在農村,沒有自己的房子就等於沒有家。國家有災民貸款的政策,吳玉華不敢去貸,“啥都不剩了,拿什麼去還”。
朱桂芳説,房子是她回馬公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劍閣必須蓋水泥房子,估算下來要12萬元左右。而在馬公,她可以蓋木房子,四五萬就夠了。馬公到處是樹,加上塌了房的木頭,能省很多錢。
在馬公,在公店,只要聚在一起的人,基本是在談建房。不過,在哪蓋房,對於馬公人來説並不明晰。
待定狀態的馬公
是否重建尚無定論
副組長李智仍認為馬公不適合重建,他説重建馬公比移民要多付出幾十倍甚至幾百倍的代價,這個錢誰來出?
鄉黨委書記黃興文到村裏去,會不斷有人問他同一個問題,“黃書記,你看我們把房子建在哪合適?”黃興文回答謹慎:“你家房子建在哪,你自己做主。”他説,馬公不安全,我若説了一塊地,房子以後遭災,他們會找我來鬧。
廣元移民異地安置小組副組長李智仍然認為馬公不適合重建。馬公的基礎設施幾乎全毀,如果重建,鄉政府也需重新選址。他説重建馬公比移民要多付出幾十倍甚至幾百倍的代價,這個錢誰來出?廣元沒有能力,援建省浙江肯付出這麼大的投資嗎,為了一個偏遠的、只有千人的危險的鄉?在李智看來,即使基礎設施能恢復,馬公仍是不安全的,村民要在裂縫之間生存。
李智説,馬公是否重建還沒有定論。
據黃興文説,馬公是否重建,縣裏和市裏都還沒有明確的意見和規劃。事實上,青川縣城是否重建都還在討論中。不過,他傾向於認為馬公要重建了,因為省裏説了要就地就近重建家園。所以他忙碌著鄉里架電線、修路的事了。
黃興文對以後並不樂觀,他認為,就算重建了,五到十年之後,馬公仍會被撤掉。因為馬公人少,地理環境又惡劣。
8月12日何順洪副市長的探訪,讓黃興文有了點希望。何順洪是來考察的,廣元市有意向要把馬公開發成旅遊區。馬公鄉那個巨大的滑坡和多個堰塞湖計劃保留下來,開發成地震公園。黃興文説這是變災害為財富。如果真成了旅遊區,路自然可以修好,經濟也上去了。
不過,現在這還只是一個計劃。黃興文希望這條路能走通,也好讓馬公早點安定下來。
- 背景連結
危情下的緊急移民
汶川地震發生後,地處四川盆地北部邊緣的廣元市青川縣災情嚴重。青川約有人口25萬,地震中死亡近五千人。地震使幾乎所有的房子都成了危房,99%的要重建。災後的青川,余震不斷,山體裂縫嚴重,滑坡泥石流不斷。
地質專家和地震專家考察後認為青川位於地震斷裂帶,不適合建房。其中,馬公、石壩、紅光等幾個鄉的次生災害尤為嚴重。廣元市當即決定市內進行緊急移民安置,5月25日和6月3日,3000移民分兩批移往廣元境內的劍閣縣和元壩區。
6月,青川縣委書記李浩生接受採訪時曾介紹,地震使青川12萬人失去生存條件,全縣近六萬人需要移民。
目前青川縣城原地還是異地重建亦未有定論。
|